3女大学生当“二房东月入上万元 安全问题没想过
今年10月20日开始,内江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小周、小张、小王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二房东”。学校附近的8套单元房,共48间房间,成了她们的“聚宝盆”,3人平均每月能赚7000多元,有时能上万元。
低价租进毛坯房,简单装修隔断之后,再高价出租,赚取利润。在内江,像小吴这样的职业“二房东”越来越多,但二次租赁的方式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承租8套单元房 大学生当起二房东
小周、小张、小王是1个寝室的室友,从大一开始,她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做起兼职,发传单、卖拖鞋,还通过发放会员卡的形式,当兼职介绍人。
今年10月的一天,一张“转让月租房”的传单吸引了小王的注意,拨通联系电话后,小王才知道,这张传单的主人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师兄,他是一位二房东,手里有8套单元房,共48间房间,想要转让出去。
小王说,她们3人商量之后,认为有利可图,所以决定赌一把。于是她们拿出各自的学费,还分别借了1万多元后,才凑齐了5.3万的转让费,这当中还包括1.3万的房租费。就这样,从10月20日签订合同开始,3个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大学生,当起了二房东。
3人月进账可上万 安全问题没想过
小周告诉记者,8套房子每套的月租金为1200元到 2000 多元,每套房子被分隔成 4 到 11 间房间,按照房间的大小、位置收费不同。一个月,她们总共需要交纳 1 万多的租金给房东,而实际能收两万多点,平均一个月能赚 7000多元。
大部分房间以月租的形式出租,租客有大学生、陪读家长,也有一家三口。
为了让利润最大化,当房间出现空余时,3个人会买来被单、拖鞋、洗漱用品等,以日租房的形式出租。40元一天的日租房在周末大受欢迎。加上房租收益,行情好的情况下,她们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
当记者问起,是否担心租客发生矛盾,出现安全问题时,小周坦言:“如果遇到问题,我们会积极协调,但是具体怎么做,还没想过,等遇到了再说。”
改装房间材料需要过关 否则易出现安全隐患
记者走访发现,像小周这样的二房东,在内江并不少见。专业人士介绍,通常情况下,一套100平方米的毛坯房,二房东以800元一个月的价格租过来,从二手市场买来桌椅柜等用品,经过简单装修后,就可以将房屋隔成6间,再以每间600元的价格出租,一个月就能赚2000多元。
对于这样的转租行为,内江市住建局副局长朱宇认为,房屋改装之后,存不存在安全隐患,首先要看隔绝材料是否符合规定,防火性能如何,其次还要看改装之后,楼板的荷载是否超标。
内江市消防支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租客增加后,一旦用火、用电不慎,例如在房间里煮饭,不正确使用取暖器,就容易引发火灾,房间太多,也不利于逃生。互动
生活中你遇到过“二房东”吗?你怎么看这一现象?本报96111新闻热线,欢迎房客、房东来电,讲讲你的租房、出租房屋的亲身经历。
“二房东”现象你怎么看?
中介公司 能解决住房需求但安全性不高
张科是内江某房屋中介公司的职员,据他了解,随着内江房价、租金的攀升,二房东越来越多。二房东的出租价格比房主的出租价格低,对于工资不高的人群来说,这样的房中房是比较受亲睐。
对于二房东这种做法,张科不支持也不反对,可以解决大部分年轻人的租房需求,但安全性不高,私密性不好。
房 东 担心发生纠纷 不愿意租给二房东
东兴区某烧烤店的老板廖女士有一处多余的房产,一直向外出租。今年年初,她也曾想过将房屋隔断,多空几个房间出租,但这个的想法遭到了租客反对,最后没能实施。
其实,她也意识到了,分割房屋有一定的破坏性,而且租客太多,也不好管理。和多数房东一样,廖女士不愿意将房子出租给二房东。“虽然租给二房东之后,我可以坐收利润,少去了中间管理环节,但是一旦发生纠纷矛盾,说不定还是找我。”廖女士说。
租 客 重安全选房主 重价格选二房东
隆波是内江市中区白马镇人,因为工作在城区,所以他在市中区北街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因为,房子条件不好,所以房租只需要几百元。
他向记者保证,他是与房主签的协议。他说:“跟房主签合同,更有保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他,解决起来也更顺利。”
同样是租客,东兴区的小张就更喜欢租二房东手里的房间,他说:“如果我一个人租一套,太划不来了,租金根本无法承受,与人合租,虽然空间小了点,但是价格便宜。”
律 师 转租必须符合两项条件 市场监管值得思考
内江沱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杰认为,转租行为是否合法关键看两点,一是租客与房主签订的租赁合同中,是否赋予了租客转租的权利;二是转租行为有没有违返租赁合同中对房屋使用用途的规定。如果没有没有违背这两点,租客就可以转租,当二房东。
按照相关规定,房东出租房屋后,应该交纳相关的税收,所以,二房东转租的行为,在市场监管和税收征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值得思考。
“房屋搭建安全问题,由房屋搭建人和管理人承担责任。由于房屋是合租的,各租客相互不认识,增加了房屋使用人的风险。”张杰说。 (小周、小张、小王3人为化名)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