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朋友圈买面膜 用后血铅超标或面临流产

01.05.2015  12:45

钟女士使用面膜前(左)后的对比照片。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的朋友圈里,总有那么几个“微商”,在不遗余力地卖面膜。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你或许会买上两盒。只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买的是“毒面膜”,用过后身体出现不适,你该如何维系这段友谊?又该如何进行维权?对于不少朋友圈面膜用户来说,这正是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26岁的钟女士最近很郁闷。原因是用上姐姐代理的面膜后,结果美白不成反而差点毁容。想要进行索赔的她,因为拿不出有效证据,维权出现困局。

4月29日,记者在河西一家医院见到了钟女士。她的脸上一片红肿,皮肤看上去有点粗糙。她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是她在使用面膜前拍的。记者看到,这张照片里的钟女士,看上去皮肤白皙,与现在红肿的脸部相对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钟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的姐姐做起了朋友圈生意,代理一款叫库因瑞拉的高级面膜。为了验证面膜的效果,钟女士从姐姐手上买来2000元的面膜。在最初使用的半个月里,钟女士发现脸上的痘痘不见了,感觉效果还不错。

但在随后一段时间里,钟女士发现有轻微过敏。但涂了药膏后也没啥问题,因此断断续续仍在用。直到今年三月,她发现脸上出现大面积红肿。这时候感觉情况不对的她,找到长沙一家皮肤专科医院。医院检查后出具了份“过敏原检验报告单”,显示其血液里铅、粉螨等异常(呈阳性)。而她的姐姐使用面膜后也出现类似症状,她怀疑是使用面膜所致。

治疗已经花了4000多元,后续还要进行治疗。钟女士随后找到姐姐钟某,钟某又将情况反馈给上级代理,但对方只答应退货。今年4月,钟女士找到面膜总代理陈某,但对方否认产品有问题,称除非她能拿出直接证据,证明她脸上的红肿与面膜直接相关。

记者随后联系到钟女士就诊的医院,负责接待钟女士的医生龙继冲说,目前的诊断是接触性皮炎,临床治愈还要一段时间。龙继冲提醒,鉴定面膜的效果,最好是先取出一小块,贴到耳朵后面试用一段时间。因为该处皮肤很薄,如果效果不好很容易出现症状。

不过,更令钟女士难以承受的是,她现在已经怀孕40天了,由于治疗要经常打针和吃药,她怕影响到胎儿的发育。4月25日,她到长沙县一家医院检查,医生称她血液里如果铅、碳酸氢钠超标,对胎儿的成长非常不利。

我正在考虑是否进行流产。”钟女士最后无奈地说。

无法固定证据

29日下午,记者通过网上搜索发现,钟女士使用的库因瑞拉面膜,生产厂家是深圳一家化妆品公司。记者随后拨打了该公司的客服电话,客服主管张女士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面膜部分原料是进口的,产品本身是在国内生产的。对于钟女士反映的情况,她反复强调,任何一种护肤品都存在过敏概率。“如果她能拿出确切证据,证明红肿是使用我们的面膜引发的,我们会进行全额退款,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张女士说,钟女士有可能混用了别的护肤品,导致皮肤过敏才引发红肿。

对此,宁乡县食药监局办公室唐主任表示,消费者要维权必须要有证据,比如购物凭证、产品检验结果等。“也不排除有些化妆品,对过敏体质的人不适用。”唐主任说,因为钟女士拿不出确切的证据,他们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朋友圈里的面膜生意:三无产品、杀熟、类似传销

微信朋友圈里卖面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也因此带来不少问题。朋友圈面膜乱象何时休?如何鉴定优劣?又该如何进行监管?

品牌乱象 至少有300多个面膜品牌

当明星也开始在朋友圈卖面膜时,面膜生意注定会像病毒般蔓延开来。奥美集团的数据显示,国内面膜品牌两年间增长了4倍,目前市场上至少有300多个面膜品牌。

面膜市场之所以野蛮生长,是因为这个行业属于暴利但门槛很低,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现在朋友圈卖的面膜大多是杂牌,很少有知名品牌。“现在做一个杂牌面膜太容易了,取一个听上去拗口的洋名,叫人设计一个高大上的包装,再找面膜工厂贴牌生产就成了。”业内人士表示。

比如上述库因瑞拉面膜,就是一种典型的“假洋鬼子”,2013年才开始生产产品,实际生产地在广东深圳。此外,按照规定,面膜类产品都需要到食药监部门去备案,但微商面膜很多没有备案,大多情况下卖的是三无产品。而微商的“杀熟”现象,也让很多人表示无奈。“用户对面膜的产品忠诚度不高,所以较容易接受新品牌,特别是好友的推荐。”微商河豚面膜创始人王鹏辉表示。

传销疑云 层层代理模式引来传销质疑

除了品牌乱象,微商面膜也伴随着传销质疑。微商之所以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跟其代理模式分不开。一般的代理模式是这样的:面膜厂商找到几家总代理商,总代理商直接从厂家拿货,再找下级代理商把货分批下去。这时候中间渠道就出现了,会有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甚至更多。钟女士的姐姐就是最底层的代理,其上级代理在江西上饶,而总代理在北京。

这个时候,如果某款面膜出厂价是50元,到一级代理处可能就达100元,最后到卖家手里可能就200多元了。因为这种层层代理的方式类似传销,曾引发过不少质疑。比如某些微商为了招代理,捏造交易记录,制造出生意火爆的假象。不过这个过程始终有商品在流通,与传销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监管难题 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管制

朋友圈面膜生意如此混乱,相关部门该如何进行监管?

在周梦晗毒面膜事件后,中国化妆品市场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建军曾坦承,国家目前对化妆品微商行业的管制实际上是空白的。而因为案件涉及网络,层层代理商又遍及全国,网络销售渠道的特殊性也加大了有关部门执法的难度。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崴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推进微商行业规范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他提出微商必须要实名注册;同时相关部门需严格监管微商销售产品的来源和合格认证、厂家生产资质等。

不管怎样,对于微商这个新兴行业,必须要加强监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否则它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潇湘晨报记者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