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妈妈丐帮”是对爱心的欺骗性消费
前两天,两名儿童一边唱歌一边跪在南京地铁里乞讨,引起网友关注。南京地铁警方很快查明:这两个来自甘肃岷县的孩子,是被妈妈带出来乞讨的,其中一个还带着手机与妈妈保持联系。目前,南京地铁里的职业乞丐绝大部分来自甘肃岷县,而且往往是妈妈带着孩子“组团”行乞。这些职业乞丐人均日收入四五百元,月收入轻松过万。(7月27日《扬子晚报》)
乞讨者早已有之。当乞丐能放下尊严靠乞讨的方式来维持生活时,大概也是窘迫到了一定程度才“出此下策”。面对这种情况,怀有善心的人往往会基于怜悯伸出援助之手,毕竟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南京地铁中却出现了“妈妈丐帮”,这样的职业群体让很多人为之大跌眼镜。她们正是利用懵懂的孩子来博取众人的同情,意图通过带孩乞讨走上“致富捷径”。殊不知这种行为是对善心的透支,更是对爱心的欺骗性消费。
其实乞讨本没有错。有的人的确是因为肢体残障,失去了劳动能力;或是家庭破败,贫病交加,失去了生活依靠;亦或是孤苦弃儿,鳏寡无依,不得不通过乞讨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这也是无奈之举。然而,诸如年轻妈妈用遥控指挥孩子乞讨,无疑是别有居心,想要不劳而获,是典型的“懒惰一族”。说到底,这种欺骗性质的乞讨就是在钻大众怜悯之心的空子。
通过新闻不难发现,南京地铁里的“妈妈丐帮”大多来自甘肃岷县,而且八成以上的乞讨者并不贫困,也并不缺乏劳动能力。这些年轻妈妈成帮结伙地外出乞讨,同时利用孩子的天真和人们对儿童的同情心来获取“月入过万”的收入,不仅丢失了基本的道德,更给孩子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对于孩子来说,母亲的行为对少不更事的孩子形成了不良的示范,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反而会给诱使孩子误入歧途;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讲,若“带孩行乞月入过万”的现象长期存在,会让原本善良的人们不知所措,甚至导致大众冷漠和滋生信任危机,从而抱怨社会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不肯轻易去帮助别人,更让“真”乞讨者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帮助。
当然,治理“妈妈丐帮”乱象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发声,也不能单靠加大惩罚力度来铲除“妈妈丐帮”的生存土壤。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得落脚到社会经济上。当底层群体获得更多的职业能力,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当地方政府带领这些人共同致富,使“就业所获”优于“乞讨所得”,或许“妈妈丐帮”就不会再去带孩乞讨,不会再用欺骗手段消费公众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