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一腔热情 尽一份责任——记吉安县政协委员、万福镇老岗小学教师曹煌春

13.08.2014  22:34

  近年来,广袤的庐陵大地上,人们传颂着乡村教师曹煌春长期扎根山区,兢兢业业从事义务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

  曹煌春1973年高中毕业后,受群众推荐和组织委托于同年9月来到当时的净坑村小担任民办教师。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既是教师,又是校长,还是勤杂工的山村教学点,从十八、九岁的青春年华,到如今接近退休的年龄,一干就是整整40个年头。尽管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精神,造就了他在县、镇内享有较高的声望。

  作为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民办教师,曹煌春的工资从25元缓慢地增加到后来的200元;长期收入微薄,家境并不宽裕,种有十来亩责任田,家务负担较重,上有60多岁的父母亲,下有2个读书的孩子,日子过得非常窘迫,但他无怨无悔。而当谈起他的教学生涯,谈到那群让他欢喜让他忧的山伢子,曹煌春的心里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充满了对孩子们深厚的慈爱。面对前来看望和采访的领导、记者,他深情地说道:“我能在生我养我的故乡土地上,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能为山村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教学中,曹煌春尽可能结合山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将情境式、表演式等方法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并利用山区一些有利条件,把课堂教学引向课外实践。例如,他把“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课文内容编成游戏让学生表演。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他让学生仿照曹冲的办法,用一杆称重仅15斤的小称,称出一个体重为100多斤的人的重量。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课文情境,在游戏中学到文化知识。

  在课堂外,由于孩子们常年蛰居山村,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曹煌春总是满腔热情解答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如偶尔看到天上的飞机,有孩子就问:“老师,飞机在空中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呀?”对这类问题,他每次都认真对待,竭力寻找孩子已掌握的知识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列举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来启发大家的思维,说明较深奥的科学原理。有时,他还做些辅助性实验,让孩子在实验中收获知识,理解问题。

  曹煌春常想,学生的好奇心实际是创新火花的闪现,而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何等的重要!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用爱心保护孩子们初露端倪但仍很脆弱的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都优秀。这就是曹煌春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我们从一个长期执教于山区村小的耕耘者身上,看到一束闪现创新精神的宝贵的人文光辉。我们可以不屑于一切灯红酒绿,燕语莺歌;但我们绝不能充耳不闻发自于时代深处的艰难心曲!

  这么多年来,曹煌春都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个崇高的事业中,从不把它作为负担,作为谋生手段,而是把它当做一项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事业。作为班主任,曹煌春以“从爱出发,从严要求,从小抓起”为工作思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在他所任教的学校和班级,从来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不良现象,孩子们幸福健康地成长。今年4月份的一天,曹煌春正在四年级教室上语文课,当他在黑板上板书时,突然坐在后排的一个名叫蔡星华的学生呜呜地哭起来了,一问才知是肚子疼得难受,曹煌春当即安排其他学生自习,连忙用自己的电动车推着该学生,前往附近的乡村医生那里治疗,并自掏腰包给他交了20元的医药费。他就是这样,对学生始终充满一颗爱心。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曹煌春开创了无偿向村民、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公共服务事业。他从1987年5月开始,先后总共投入十多万元,在自己家中创办了一个文化书舍(后改为农家书屋),摆放着他多年来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购买的近3万册各类图书和自费征订的十几种报刊,长期免费向读者开放。从那以后,书屋成为当地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成为中小学生节假日读书学习的课堂。该书屋为热心传播精神文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帮助广大村民走上致富之路,贡献了一份力量。

  身为教师,曹煌春还热心肠地参加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从2003年至今,连续11年坚持每年向县政协教育科技基金会捐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向贫困学子奉献一片爱心。2010年9月他任教二年级时,班上有一个叫彭琼的学生,其父母离婚后,父亲拖着一条残腿出外打工,由70多岁且都是残疾的爷爷奶奶监护。曹煌春老师每年资助200元给她购买教辅资料、订校服等,连续三年共资助600元。每当教育局和中心小学号召向身患绝症或遭遇灾祸的师生,以及灾区捐款时,曹煌春老师总是毫不犹豫地第一个伸出热情的援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而他自己却一直是艰苦朴素,从不奢华。

  由于曹煌春整日沉浸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与写作的忙碌中,因此,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与他的同龄人相比,面容憔悴,显得苍老。但他无怨无悔,并且常常这样说:“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自己就感觉很年轻,感觉是在尽一份责任”。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一个又一个地走出山村,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曹煌春感到很欣慰,执意在这偏僻的山村小学里,守着孩子们,也守着他心中的期望!

  从2003年1月开始,曹煌春连续被推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届县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工作虽然繁忙,但曹煌春没有忘记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经常深入群众,参与一些社会调研活动,积极反应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认真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十年来,上交提案十多件。《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建设与垃圾处理》、《农村耕地弃耕撂荒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播撒幸福阳光》、《在乡村建立公办幼儿园》、《建立乡镇劳务市场》等提案和建议都是真心履职、用心观察而写就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多数建议被采纳。有的还被评为优秀提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也许是应了“天道酬勤”,“好人有好报”那句老话,1998年9月,43岁的曹煌春终于凭自己的努力,考入吉安师范就读,两年后正式转为公办教师,收入才逐渐多了起来。

  这么多年来,曹煌春同志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先后获得江西省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原吉安地区优秀农村教师,感动吉安新闻人物,市、县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全县十大感动校园人物等荣誉。先后当选为吉安县第十届党代会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并在2009年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1年其事迹入选《时代先锋——中国优秀共产党人》一书,其头像还印上了中国邮票,向全国发行。

  曹煌春,这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他用自己的知识托起了山里人的希望,是山沟沟里的“孩子王”;从18岁到58岁,他把自己人生中最为黄金的时期奉献给了山村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他的工作,他的业绩,为人称道,誉满乡间。(贺新娥、宋嗣祁)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