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中英文”对话 把脉中国入境游发展

09.03.2016  11:05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张钟凯)“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话还是没有进步。”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嘉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孔丞在7日下午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中的开场白,也是他整场说的唯一一句中文。

随后,他开始用英文发言,每说完一句,坐在他旁边的委员杨敏德便帮他翻译出来。

我关注的是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去几年,中国旅游业发展非常迅猛,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过去一年,有超一亿的中国人出境旅游,势头很猛,但是入境游市场好像发展缓慢。”郭孔丞说。

在郭孔丞发言时,坐在他对面的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不时点头。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接待入境游客1.33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同比仅分别增长4%和7.8%。

中国入境游发展缓慢,一方面有外界对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担忧,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旅游推广力度也有待提高。”郭孔丞说,越来越多的世界游客期待独特的旅游体验,中国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可以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推进入境游发展,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就业,也能促进国内消费。

郭孔丞发言结束后,何光暐紧接着这个话题发言。“郭先生讲得很对。咱们抓入境旅游抓得不够,这是目前中国旅游业的短板。”何光暐说。

何光暐感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入境游市场服务抓得很紧,很多大型旅行社都有专门的入境游研究和销售部,比如欧洲部、美国部和日本部。但是,随着近几年出境游的火热,入境游的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旅行社在入境游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上大不如前。

实际上,抓入境游不会消耗太多投入,但是投资回报率会很高。要知道,每位入境游客花的每一块钱都是百分百的留在国内。”郭孔丞说。

除了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何光暐指出,发展入境游必须先把中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搞好。

在何光暐任职期间,他首创了中国旅游厕所工作会议,以解决“凭嗅觉就能定位厕所”的卫生间设施和卫生问题。如今,全国旅游厕所工作会议是每年中国旅游行业春节之后举行的第一个会议,成为中国旅游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抓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旅游是个潜力很大的市场。相比出境游,入境游考验的才是真功夫。‘厕所革命’只是个开始,我们要坚持从点滴做起,把短板补齐。”何光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