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曾认为篮球是喜剧 成正式工后3月收入832元
排两个多小时队吃肯德基
姚明生于1980年,那是改革开放刚起步的年代,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第一次”。
8岁时,著名的美国哈林花式篮球队来上海访问,母亲方凤娣带着还没开始练篮球的姚明第一次去看外国人打球。“那时觉得篮球更像是一部好玩、好笑的喜剧。”但姚明后来明白,哈林篮球队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推广篮球,“用一种嘻哈的、非常幽默的风格去阐释表演篮球的艺术。”
上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进入中国,和所有爱赶新潮的孩子一样,10岁的姚明在上海人民公园排了两个多小时队,终于第一次吃上了肯德基。
此外姚明还记得—家里的第一台彩电是上海的金星牌;第一次乔迁之喜,搬进了一套相对大一点的房子,也是“很兴奋的”;上中学时有了第一块卡西欧电子表,大家对这块日本手表都很好奇。
1995年,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起步,主客场赛大幕拉开。这年末,15岁的姚明被“特批”从上海青年队转入上海队,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工”,他记得,转正后头3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是832元。
姚明的父母就没赶上“好时候”,姚志源和方凤娣打篮球那会,月工资才30多元。“家里多了个劳动力,我感觉他们挺高兴的。”姚明说。
在上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父亲年轻时去英国参加比赛,在泰晤士河边拍了一张照片,让儿时的姚明印象深刻。
“我从小就梦想,有一天去英国,也要在那儿拍一张照片。”这个心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才完成,姚明当时已经退役,是以电视台解说顾问的身份前往伦敦的。
去巴黎度蜜月重遇街头艺人
记者:你和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结缘,据说是因为一双鞋?
姚明:我穿53码的鞋,当年在国内买不到,通过朋友认识了在美国留学的章明基,就托他买。
记者:你走出国门时有什么感受?
姚明:1997年我第一次出国,是去法国巴黎,感觉什么都新鲜。2007年我结婚度蜜月,又和我太太一起去了巴黎。十年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对于中国来说,变化非常非常大,我们的高速发展是世界奇迹。
但是,我们也失去了不少精华的东西。比如在法国,我们看到了很多传统的老建筑,可我们现在才开始注意保护老建筑,已经毁掉了许多;法国有很多街头艺术,我印象很深的是香榭丽舍大街有一个街头艺人,当年我们第一次看到他的表演,非常惊讶,十年后再去巴黎,发现那个人还在那儿!在中国的话,可能早就被城管取缔了。
据新华社
姚明和《闻香识女人》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在NBA征战了两个赛季的姚明已经能自如地用英语接受采访了。当时的姚明血气方刚,中国男篮首战遭到西班牙队血洗,他“炮轰”队友,在争夺第七名的比赛中再负西班牙队之后,他又甩出了“让裁判见鬼去吧”的愤激之辞。私下交流时,姚明也毫不遮掩自己的感受,一次我提醒他说:“你说的这能写吗?”他的回答是:“为什么不?”
但如今三十出头的姚明已经学会了收敛自己的锋芒——在说完“中国是肯德基唯一击败麦当劳的地方”之后,他会迅速补上“不能说击败吧,至少是平起平坐”。没有人要求姚明像记者一样客观中立,但他在接受采访时几乎从不忘记这样的准则,他无意得罪任何人。姚明承认,中国5千多年文明积累下来的民族秉性,已经在他身上打上了烙印,这其中包括中庸。
与此同时,姚明的想象力并没有被抹杀,而且他善于、乐于、勤于表达。无论是做运动员时还是退役之后,姚明从未停止过思考,这也许是他和很多中国运动员最大的不同,也是他成为难以复制的国际巨星的重要因素。
从CBA到NBA,从体育到教育,从商业到慈善,这个充满智慧的大个子始终在思考中前行,而他思考的问题绝不仅仅局限于篮球。
一次席间闲聊,姚明无意中说起自己喜欢艾尔·帕西诺主演的《闻香识女人》,老戏骨帕西诺在片尾的一大段独白,让他当即有背诵的冲动:我曾经能看见而且(在战场上)见到过很多像这样的年纪甚至更小的孩子,他们的胳膊被炸断、双腿被截断,但是没有什么比灵魂的残缺更可怕,因为灵魂没有义肢。王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