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每年愿监制 5到10部新人作品
姜文在座谈会现场。.
热闹的红毯秀之外,还有两个杰出贡献奖——姜文和妮可·基德曼,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焦点。一个健康的电影产业离不开长效的青年导演扶植体系。16日,本届金爵奖、亚新奖评委,资深的导演、监制何平、岩井俊二座谈“华语电影新生代成长路径”,姜文出席并直接分享成长经验,并讨论最理想的新人成长机制。
■现状
“人文理想是最大软肋”
据统计,去年中国拍摄的700多部电影中第四、五代导演提供的作品不足6%,第六代导演不足4%,剩下全是年轻导演。上海电影节提出了“青年导演计划”,相比从电影学院科班出生的第五代导演,如今的年轻一代导演或从演员转行,甚至从摄影师、编剧包括美术师开始转向制作。年轻导演队伍的培养越来越多元,来自不同的路径。相比好莱坞电影的大制片厂体制,中国电影在过去十几年市场化改革中,年轻导演曾经拥有的那片土壤——包括专业的电影学校外,显然还需要更多努力和资源。
在昨日的“华语电影新生代成长路径”论坛上,本届评委会成员、导演岩井俊二表示,“作为一个导演,需要具备能写剧本、能讲故事的能力。这样即便剧本不完美、不是自己的,也具备完善的能力。”对此导演何平也深表赞同:“我支持导演队伍的开放,但我认为至少应该去一些比较成功的导演工作团队里面做上一、两部戏,做实习,这样未来去掌控大片才是有可能的。相比美国,我们的年轻人则有点急功近利了。”在此,他强调了“师承关系”的重要性,吴天明导演去世后,背后还有张艺谋等一批人在站着,“这些人完全可以带出能够有实战经验的研究生,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实战经验,只能够写理论,这浪费了很大一部分资源”。
何平表示,“大导演”是因为有大格局、大制作、高新的技术。要想成为这样的导演,要有很多的努力和准备、才华,而不仅仅有梦想。“中国电影不缺导演,我们缺三十多岁能够拍一到两个亿这样大制作的电影导演,也缺像贾樟柯、王小帅这样坚持艺术理想和人文理想的导演,未来人才的延续性就会出现恐慌。”
■经验
姜文现身说“法”
姜文昨日也到场,他对“监制没高没低,关键要把事办好”这点格外赞同,“我做导演,没有人给我监制,把我急得呀,怎么没有人来帮帮忙呢?就没有”。他回忆说,当导演之后,确实困难重重,钱老不到位,这个本应该由监制催,但最后没有监制。”后来,他遇到上了施隆多夫,两人因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结缘,姜文更是称施隆多夫为“贵人”。“他说我必须帮你把这个片做下来,管吃、管投资,原因就是‘我觉得你拍得不错’,甚至都没要求上监制的名。”姜文说。
姜文提到,他曾经给赵宝刚当过监制,“做这一行,不但要有精神、有准备,还得你能做。做了导演就能做监制?不一定。”他认为,要想当好一个监制必须有“高起点”,找一个大导演来练练手,所以他选了赵宝刚。“不是骗你们的,叫《北方故事》,他做导演,我做监制,当然我当时在练监制。”他笑着说,自己后来给陆川当监制,帮忙找钱、又当演员、又当监制,“他试了手,就成了。”姜文还表示,以后每年可以监制5至10个年轻导演,建议成立个‘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机构,这个事必须得把它做好。”
他还笑言:“各位想当导演的,最好先好好把剧本写好。手艺可以慢慢练,一个好作品能够说出你自己的态度。当然过分强调电影是手艺、电影是独特电影语言不行,它们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得拿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爱情故事大家都拍,故事别人也知道,但就只有一个岩井俊二。内容和方式都有了,年轻人拍电影就不那么难了。”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黄帆顺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