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婷婷:唯有法律才能让草原不再“受伤”
黑枸杞,生长于青海格尔木大草原上的野生植物。这种草原防风固沙的重要植被,在今年8月,成了外地淘金者们的摇钱树。从8月10日至今,超过5000人的各地抢摘者,洗劫了草原上超过300万亩草场。当地牧民制止无效,看守的承包商人员亦被人持刀扎伤。(人民网,8月31日)
多数人对于草原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课本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描述里,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和蓝色天空,那些城市里许久没有见过的纯粹、干净,更让人心生向往。草原不仅有美景,还蕴藏着不少珍贵资源,特别是草药,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便是其中之一。这些珍贵资源成了淘金者们的目标,引发了草原的浩劫。
在利益的驱使下,什么环境、什么生态、什么子孙后代,什么持续发展,统统不在话下,他们的眼中只有不择手段,采摘,甚至不惜成群结队,不惜动用武力,不惜与当地牧民发生冲突。于是,一颗颗黑枸杞被敲打、摘下,变成金钱流入抢摘者的腰包,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草原、断枝残叶的枸杞树和唉声叹息的牧民。
正如抢摘者叫嚣的,一个牧民受不住草原。守住草原也不应该仅仅是赖草原以生存的牧民的事。草原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早已不必赘述,少一寸草原就会多一处荒漠也早已是社会的共识,而草原又是个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保持水土的表层很浅,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个别被破坏特别严重的角落,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却仍然是“寸草难生”。因此,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全方位的保护战,需要政府、社会和牧民的共同参与。而法律则是保护的依据和基础,也是保护草原不再受伤最有力的“武器”。
因此,必须完善当前草原保护相关法律和规定,以黑枸杞为代表的草原野生植物谁来采集、如何采集、怎样收购,必须有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对于违规采集、收购的惩罚措施必须具体可行,有惩戒力度,如果破坏草原环境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要高于违法成本,自然会有人前赴后继;对于严重破坏草原环境,恶性暴力冲突等事件当事人不能一罚了之,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以儆效尤;对于恶意炒作、哄抬野生植物资源价格的市场行为,也要予以严厉打击,使野生植物资源的价格趋于正常,减少哄抢野生植物资源的“原始冲动”……总之,唯有完善法律制度和法之必行,才有草原的安宁和富饶。
其实,草原离我们并不遥远,那里的财富固然吸引眼球,但那里的干净、明澈更是我们心灵的皈依和天然的屏障,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