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三农”加快转型升级剪影

08.05.2014  09:32

    赏乡村美景,品农家菜肴,农业基地春意盎然;跳广场舞蹈,泡农家书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当无烟工人,开家庭农场,农民脸上洋溢笑容……近年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立足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农业、农村、农民加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

     农业联姻旅游 做大经济蛋糕

    “访古村,品山水,还能采摘健康美味的草莓。”4月14日,在婺源县紫阳镇太子桥村,湖南游客谢婷婷一边享受着乡村美景,一边忙不迭地给圈内朋友发微信。

    近年来,婺源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做大农业经济蛋糕。该县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先后投资8亿多元,培育了金山茶叶观光园、江岭梯田花海、甲路民俗风情园、白石丛溪庄园等一批集生产、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和特色农庄,使之成为都市人的“新宠”。

    与此同时,该县加快发展以农民家庭为主体,以村为整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度假村;以企业法人为主体,以自然景点、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基地为整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区,成功开发湖村、源头古村、婺里度假区等一批项目,形成了“一户一业”、“一村一品”、“一景一特”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经营主体已达3000多个,从业人员年均收入逾5万元。

     农村嫁接文明 缩小城乡差距

    “自从村里建了文化广场,我和邻居平时都来这里跳健身舞,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丰富了生活,还增进了邻里感情。”家住珍珠山乡董门村的罗美娟高兴地说。去年,该乡投资100多万元对董门村进行景观村建设,除了对村庄进行美化、亮化、绿化,还建成了村民文化广场,开辟了文化长廊,配备了健身器材等,让村民们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近年来,婺源县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着力建设配套设施齐全、人文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如今,该县农村休闲广场、农民文化中心、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点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城市般的文明生活,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

     农民投身产业 绽放致富之花

    “梯田花海需要种植管理,我去帮忙照料一下,一天有60多元收入呢。”正扛着锄头去田间上班的江湾镇篁岭新村村民曹成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如今,篁岭古村山上360多亩梯田已流转给景区种植花卉、蔬菜,迁居到山下的村民被返聘到景区上班,或当导游或做保安或种花种菜,月均收入有2000多元。

    走近段莘乡中村三立生态农场,远远就听到一阵鸡鸣犬吠声。农场主曹国安通过流转田地30多亩,在山坡上种了果树,又在山脚下建了沼气池、大鱼塘,发展生态循环立体农业。在他的带领下,原本闲置的田地不但年产生收益400万元,还吸纳了20多名村民就业。

    近年来,婺源县支持鼓励旅游公司、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包流转农村土地,走出了一条百姓和业主互利共赢的致富之路,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景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进一步擦亮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目前,全县已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培育了皇菊、河蟹、娃娃鱼等农民合作社260家,吸引众多农民改行当起了绿色发展的“无烟”工人。(来源:江西日报 吕富来 记者 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