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释放文化魅力 突破旅游瓶颈

26.10.2015  09:53

  婺源不断推动旅游创新,培育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旅游一年更比一年火。在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婺源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同比增长10.72%;门票收入2511.89万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14.86万元,同比增长8.23%。


  近年来,为推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婺源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复合型景区,实现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江湾景区定期举行傩舞、抬阁、舞龙灯等表演,让游客既能游览古村落,也能体验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篁岭景区建成千亩梯田花海、乡村会所、江西最长的吊桥、天街食府等项目,开发缆车、热气球、溜索等产品,让游客不仅能感受徽派古建魅力,还能休闲娱乐、进行美术摄影及影视创作等。


  该县还充分利用各景区的独特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景区在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挖掘旅游特色商品,增加效益。打造了以展示体验朱子文化与砚文化为主题的“熹园”,以享受乡村田园生活为基础的“九思堂”、“明训堂”、“西冲院”,以体验高端有机食品制造为重点的“松风翠”工业旅游点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使得乡村农特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形成了赋春酒糟鱼、大潋山油茶、高砂荷包红鱼等一批农特产品专业村。


  要让徽式民居和山水风光入心入骨,还要靠文化基因。婺源把文化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和各级领导责任制考核。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保护开发,已挖掘出徽剧、傩舞、地戏、抬阁、茶道,以及遗失近百年又极富地域特色的香灯草龙、豆腐架等民间民俗艺术。现在,婺源已开发出傩面、木雕、砚雕等旅游商品100多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为改变过去单一的旅游发展模式,突破门票经济“瓶颈”,去年该县吸收借鉴《印象刘三姐》等成功经验,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梦里老家》全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今年3月正式上演以来颇受游客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