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中国道路中国梦)

24.09.2014  14:14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

  孔子学院成立快10周年了。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大学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孔子学院的成立,就是塑造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其实,很多国家都把传播本国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比如法国1883年成立“法语联盟”,英国1934年成立“文化委员会”,德国1951年建立“歌德学院”,西班牙1991年创建“塞万提斯学院”,等等,不一而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在世界123个国家和地区内搭起新的平台,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2011年,罗马尼亚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奥普利安曾对世界语言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英语持平,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下降,中文上升”的结论,并预言“中文将成为全球性语言。”仅2012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尔维亚等7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增加到40多个。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10年来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充满着艰辛和坎坷的,每一天在世界各地都上演着文化差异与碰撞的故事,每一位孔院教师都被要求成为一部浓缩的中国读本……为满足全球化“汉语热”“中国热”的需求,孔子学院已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而是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成为“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的平台。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十年寒窗,孔子学院不仅面对着在异国他乡“零基础”的成长问题,还得面对各种各样的诘难甚至妖魔化。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孔子学院在国外因官方身份屡受质疑。其实,夹带在这些质疑声中的,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不闻不解,更是盲目指摘中国威胁的误读误判。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深入发展,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不仅告知世人华夏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和为贵文化传统,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

  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亲笔致一个孔院分校成立的贺信中指出:了解和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增进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这也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回首十年,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展望未来,中国还要带世界人民体验更为深广的文明之旅。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副研究员,国家汉办公派英国孔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