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天打6份工资助41名贫困学生 月花200元

13.11.2014  13:29

图为:骆群曙在大别山支教 (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21岁的大三学生骆群曙做公益创业已有两年。两年来,这个身高只有1.63米的男孩,每天打五六份工,换来每个月1600元的收入,自己啃馒头,却先后捐款上万元资助了41名贫困学生。

打工

蒸完包子去自习 做完家教扫楼梯

一天打6份工照样拿一等奖学金

21岁的骆群曙,由于胖胖的身材和整天憨厚的笑容,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胖”。

立冬后的阳逻校区,气温较市区更显清冷。不用闹钟,4时30分,小胖准时起床。洗漱完毕赶到学校柳园餐厅时,还不到清晨5时。“包子、饺子都包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你来一起上笼呢!”餐厅的柳阿姨一边包着包子,一边亲切地招呼着。小胖麻利地将包子、饺子、玉米棒子一一上笼开蒸,又帮忙卤鸡蛋,清理案台,打扫卫生,然后再将蒸好的食品装箱保温。6时以后,陆续有同学前来就餐,他又热情地给同学们刷卡、打包。

6时30分许,餐厅的活儿忙完,小胖赶到一号教学楼西1101教室参加早自习。他几乎每天都是最早来早读的,从没有缺席或迟到过。除了本专业,他还辅修了中药学。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中午12时30分,顾不得休息,他又匆忙赶到由他担任社长的学校阳光爱心社组织活动。由于社员来自不同的院系,活动只能利用中午或周末时间开展。

下午放学后,小胖又赶着去做两份不同的家教兼职。直到晚10时许,他才摸黑回到宿舍楼打扫楼栋,这也是他勤工俭学的工作之一。朴实的他每天都会把寝室和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自2012年9月入学以来,骆群曙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最多的时候,他一天会打6份工。

即便是长期地打工,也没有耽误他的学业。2013年12月,学校授予17名同学风华学子一等奖学金,骆群曙名列其中。

资助

月挣1600元他只花200元 吃得最多的是馒头

一年攒万元捐大山里41名初中生

小胖之所以这么拼,一是因为他自己的家境,二是源于一份爱心。

小胖来自湖北蕲春一个山区农家,在家乡当老师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在家务农,姐姐还在读研,全家人生活拮据。是亲戚朋友的伸手相助,才让他圆了大学梦。来校报到的第二天,小胖就寻找到柳园餐厅勤工俭学的岗位,不久又申请到学生宿舍楼打扫卫生,然后又联系在后街做了两份家教,平时还会承接发传单、收废品的活儿。

大一寒假,他回到初中母校蕲春县刘河中学。在班主任的办公室里,他无意间看到了一叠贫困学生补助申请表,他们大多是孤儿或出身单亲家庭。“看着这些孩子的资料,手上却没有一分钱,我感到无能为力。”他难受极了。回到学校,骆群曙就给自己制订了更严苛的兼职计划。去年底,他将兼职积攒的4000元钱,托父亲转交到初中母校10名贫困学生手中。今年清明节,他又特地回到老家,拿出打工积蓄和全部奖学金共7200元,资助了学校31名贫困学生。

每个月打工能挣1600元,但骆群曙却将花销严格控制在200元以内,一天三餐,他吃得最多的是馒头,因为便宜,接受采访时,骆群曙笑称:“馒头也很有营养,你看我想减肥都减不了。”偶尔,餐厅相熟的工作人员会送一些没卖完的主食给他。除了卫生纸、洗衣粉、牙膏之类的生活必需品,骆群曙基本没有额外开销。

两次捐出1万多元,母亲也曾埋怨过他:“孩子啊,我们自己本来就很困难,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哪怕给自己买点吃的也好啊。”可是,在骆群曙看来,自己已经走出了大山,而山里的孩子未必有机会出来。自己少吃点少用点,能给他们带来希望,这是再多的物质都满足不了的成就感。

支教

伢们娱乐靠爬树 最想学唱是国歌

他想攒钱给支教小学买体育设施

在骆群曙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大别山区的孩子。

今年7月,他组织18名在校大学生来到鄂东最偏远的山区小学——蕲春县狮子镇黄赵中心小学,开展为期35天的夏令营支教调研活动。“不到大别山区,你不知道什么叫贫穷。”骆群曙说,这所小学地处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总共148名学生7名教职员工。很多六七岁的小孩早上5时许就起床,走10多公里的山路上学,却几乎没有一个人迟到。支教期间,他送了一瓶营养快线给学生。这名叫邓依灵的学生,愣是把饮料带回家才打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弟弟一起分着喝,“一瓶饮料对一家六口人来说都无比珍贵”。

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很简陋。擦黑板用的是扫帚,唯一的娱乐设施是两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低年级学生只能选择爬树自娱自乐。“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快点攒够钱,给孩子们添置一些体育设施。”说到这里,“小胖”的眼角湿润了。

相比起这些,孩子们精神上的饥渴更让人震惊。“有一次我教音乐课,问学生们最想学什么歌,他们告诉我是国歌。”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国歌是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最动听的歌曲。骆群曙说,只要放假他还会再去那里,因为“临走那天,我坐6点半的车,好些孩子3点多起床,在路上摸黑走了三个多钟头,赶来送别,他们不舍又渴望的眼神,让我怎么也割舍不下”。

也正是这次山区之行,让他更坚定了公益创业的决心。

创业

带领社员公益创业 闯入总决赛

盼拿奖只为2428个伢能穿上新棉衣

最近,小胖所在的阳光爱心社已更名为“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并在武汉市新洲区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该校第一个公益创业项目,骆群曙任法人代表。

当初,面对学校各种社团组织,小胖选择了2003年成立的学校阳光爱心社。去年初,改选社长,小胖凭借其公认的勤奋、热情和毅力高票当选。他说:“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绝对是最努力的,也是最真心的。

就任社长后,小胖带领着社员们以满腔热情投身公益。在他的引领下,爱心社已吸纳了近200名社员,在校会员更是超过千人。哪些同学负责资料整理、给山区孩子们回信,哪些同学负责捐赠物品的登记整理,哪些同学负责回收废旧物品变卖挣经费,都有明确的分工。

之前,阳光爱心社只收集同学的军训服,以不到10元钱的价格卖给学校周边居民。骆群曙拓宽募集善款善物的范围,同学捐赠的衣物、塑料瓶,还有废旧生活用品都被爱心社收集起来。骆群曙将社员分为10组,将收集的旧物托运到徐古镇、汪集、阳逻社区等地义卖。义卖所得13000多元全部捐赠贫困山区孩子。此外,他还组织社员到敬老院服务老人,开展义务支教、捐赠少儿图书……

学校有到武汉中心城区的公交,但是两年来,骆群曙只来过中心城区一次。那还是因为参加创业大赛。什么是公益创业,其实之前他也不清楚。直到有一天,学校领导把他推荐出去参加比赛,他的心中才有些许概念。截至目前,他的公益创业项目获得了2014年全国“创青春”公益创业大赛湖北赛区铜奖、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第七届创业大赛二等奖。日前,他又入围武汉市2014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大赛20强,本月将参加总决赛。

对于比赛结果,他直言不讳:“我希望能够得奖。因为有奖金,这样的话,整个鄂东大别山区6所小学共2428名学生可以在冬天穿上新棉衣。

采访结束,记者提出拍照的请求。他不好意思地用手指梳了梳头发,露出窘迫的神情。这个谈起山区孩子们时滔滔不绝的大男孩,小声地告诉记者:“衣服是姐姐给的,鞋子是我同学给的。”冬日的阳光下,这个21岁却满头花发的男孩,笑得那么可爱、那么纯净……

■链接

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创业过程。

2009年前后,伴随着“团中央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清华大学公益创业实践赛”等一系列活动比赛在国内的开展,公益创业在中国开始萌芽。

公益创业的模式主要包括志愿公益活动、创建非营利性组织、社会企业模式和产学研一体化四个方面。

其中,开展志愿公益活动方面,大家熟悉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它开展的“烛光行动”、“教师责任行活动”、“西部支教活动”、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公益活动,都属于公益创业。

在高校里就体现为各种社团或者组织开展的活动。举湖南大学为例,学生会的诚信伞、经协的市场营销大赛、FLY的支教活动、英语协会的英语沙龙活动、以及各种有组织的志愿活动也属于公益创业。(记者周萍英)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