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北京中小学10%学科实践课怎么上?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王艺锭)“站直,两臂合拢向前,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10月13日下午两点,人大附中的一间教室里,选了“中华服饰文化”课的同学们正在像模像样地学习汉礼。
今年7月,北京市教委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1-8年级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实践活动课程。开学已逾一个月,日前,记者走访了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看看这10%的学科实践课开展得怎么样。
人大附中的“中华服饰文化”课上,老师正在教同学行汉礼。
做月饼、缝衣服——课堂“活”了起来
中秋节前夕,灯市口小学北池子校区内,一群穿着围裙,戴着厨师帽的“小厨师”们正忙得不亦乐乎。做饼皮、包豆馅、模具压花,孩子们的动作并不娴熟,却干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一个个花样各异的冰皮月饼就诞生了,而伴随月饼产生的,还有一首首咏月的古诗和一个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原来,这是同学们以“中秋节”为主题的第二次综合实践课。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孩子既学会了制作月饼,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还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历史、文学知识融会贯通,他们学起来也更有兴趣。”一位前来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
而负责人大附中“中华礼仪文化”课的李晓宇老师则告诉记者,“这门课是历史学科综合美术与劳技的一门综合实践课,老师除了给同学们讲解汉朝礼仪文化,还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汉服。”
“听了老师讲的服饰礼仪知识后,感觉平时看到电视剧里边的都不大对”,”以前也做过针线活,但是要缝制衣服还是第一次,觉得很有意思”,选择该课程的两名女生兴趣盎然。
“你来换算底面面积,我负责安装底面”,在人大附中另一间教室,是数学实践课,两位同学正忙着分工。
“这学期开展的实践课会更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平时数学课上我们见过各种模型,但是今天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制作。比如这个圆锥,孩子们要自己去计算底面面积,做出来的底面不合适他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个过程其实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任课老师肖瑜告诉记者。
“这个课好有意思,自己动手比单单听课理解得深刻多了”,一名男生对记者说道。刚刚,他因为自创方法成功做出了合适的圆锥底面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很多参加实践课的孩子们都表示,这些实践课“打乱”了原来的学科限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书本上的“死”知识变得“活”了起来,这也让他们的好奇心更大了,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
人大附中初一年级的数学实践课上,这组同学因为自创方法精准计算出了圆锥底面而受到了老师表扬。
“磨”出来的课程
从市教委发布新的课程规划到新学期开学,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这10%学科实践课程如何开展?各校可谓“绞心脑汁”。
“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坐在一起磨呀,特别煎熬的一个过程,这么多老师碰头就很麻烦,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起到了很大作用”,谈到课程研发过程,人大附中初一年级组长李书华不无感慨。
“我们目前正在制定导学手册,制定方案将各个学科综合起来开展实践,同时相关老师正在开拓鲜花港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呼家楼中心小学德育处徐主任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虽然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学科实践课没有开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课程设计和准备,仍在紧锣密鼓进行。即使课程设计好了,如何执行也是各学校面临的一个麻烦事儿。
“课程正式开展之前,我们特地安排了有着丰富实践课程研发和任课经验的老教师给即将上岗实践课的新教师们做全面的培训。”清华附中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张苏表示。
“一次课大约70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结束了这个课后他们会去下一个班继续其他项目,另一批选这个课的同学又到我这个课堂来,老师不动,学生轮转起来”,人大附中物理实践课上,卢海军老师告诉记者。
对于这些实践课的研发过程,老师们均表示着实不轻松。但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们寓学于乐,收获最好的课程效果,老师们也只能“咬咬牙”坚持一下了。
带着“任务”逛公园
走起来,动起来,似乎很像以前的课外活动,但现在这些学科实践课已经被纳入课程体系,这就意味着它与以往的课外活动有着很大区别。如何考评,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在我们给每门课程都设置一张任务单,这样同学们出去公园、植物园就不是单纯去逛逛,他们是带着目的去的。比如带孩子们去看敦煌壁画展,老师会布置任务:哪幅壁画体现了四大名著的西游记,都有哪些人物。”人大附中“定向越野”课程研发者雷杨告诉记者。
“我们将传统实践活动《走进圆明园》进一步扩充,将中华文化、历史知识与生物、物理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同学们跨学科的知识运用能力。”清华附中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张苏表示。
根据记者的了解,多数学校的老师们将从纪律性、参与度、合作能力、任务质量等多方面对同学进行考评。这与传统考评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分数的作用淡化了,更注重孩子全方位的发展。
家长:“孩子变得更活泼了”
“我非常支持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孩子变得更活泼,思考问题更全面了,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爱动手、能吃苦的品质,这会让他一生受益。”北大附小三年级彭卓群的妈妈对记者说道。
“这些实践课的成果可能不会很快地在分数上体现出来,我认为它最大的意义是创建了一套教学模式,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孩子们的平衡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遇到事情不会自暴自弃、钻牛角尖、争吵打架。它的意义是百年树人。”人大附中副校长黄群飞这样评价学科实践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