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团队】凝炼学科方向 注重特色创新——记我校“汤显祖研究与文学批评”创新团队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充分报道我校科技部门、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的创新工作及其取得的重要成果,大力营造“人人都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的良好校园氛围,全面提升我校科技核心竞争力,党委宣传部与科技处联合在校园网主页推出科技工作专题报道,共分科技团队、科研成果和科研新秀等三个板块,同时还将在校报、广播台、宣传橱窗刊发。今天,本网专题介绍由师范学院院长黄振林教授领军的东华理工大学“汤显祖研究与文学批评”创新团队。
东华理工大学“汤显祖研究与文学批评”创新团队以积淀深厚、影响深远的临川文化资源为内核,以中国戏剧家的杰出代表汤显祖和二晏、王安石、曾巩、陆九渊、蒋士铨等江西文化名人和戏曲声腔、孟戏、傩舞等戏曲资源为依托,围绕临川文化和江西戏曲的渗透和辐射进行深度挖掘,打造江西富有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的戏剧戏曲研究平台。近年来依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平台,在江西形成了以戏剧戏曲文学和临川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研究方向,彰显汤显祖研究特色和优势,戏剧戏曲学科研究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并在全国逐渐形成自己的影响。
1.以汤显祖和“临川四梦”研究为团队的主打品牌,阐述汤显祖与明代文化的深厚联系、汤显祖在临川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汤显祖文学、戏剧、哲学、宗教等思想,打造江西有优势、全国有影响的汤显祖资料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出版《汤显祖研究集刊》,汇聚全国最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断扩大东华理工大学戏剧戏曲学科的学术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获批《古海盐腔的遗存与嬗变》《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研究》《明清戏曲改编研究》《20世纪傩戏田野调查的讲唱文学研究》《中国傩戏史》《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戏曲传播与产业化研究》等戏曲研究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在江右诗学与明清文学、现代话剧与小说思潮等领域逐步创造学科优势,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引领,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获批《欧阳予倩轶文辑录、研究与年谱长篇》《党刊与当代文艺生产:“红旗”杂志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苏区经验》《文人并称与清代诗歌史》等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加快培养了一批青年学术骨干,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合理规划和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重点加强戏剧戏曲学、文体批评、江右诗学与明清文学、当代小说思潮、特别是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研究方向的建设,增强其研究实力,突出其研究特色,使之成为全国同类学科中有一定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化资源优势的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充分发掘江西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直接推动和服务江西文化繁荣和发展和精神文明。
4.发挥创新团队的牵引和帮扶作用,辐射和带动学校艺术学学科门类建设的发展,帮助培养戏剧与影视学、广告与传播学、戏曲音乐等邻近学科的学术骨干。与华东师大、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举办全国孟戏学术研讨会、抚州市艺术节汤显祖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并继续鼓励和资助教师出外参加各种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加强科研合作,提高团队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5.学科团队人才梯队明显、整体研究水平较高、学术成果丰硕。形成以博士为主体与核心的研究队伍,在年龄和学历两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结构优势;团队9人中,有8人具有博士学位(含1人博士在读),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4人在40岁以下,人才梯度性和成长性良好。
6.团队带头人黄振林教授长期从事戏剧理论与戏曲史研究,特别是在戏曲声腔研究方面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古海盐腔的遗存与嬗变》《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研究》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新华文摘》《文艺研究》《戏剧》等高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宜黄腔流变史》《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话剧舞台的聚焦与透视》等专著。近4年两次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多次受邀全国性戏剧戏曲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并应邀赴台湾参加学术交流,有带领团队进行学术创新的能力。
7.团队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江西戏剧和临川才子后人仰慕,国内知名专家和台、港学者多次来访交流。聘请谭帆、康保成、刘祯等知名学者为学术顾问,在保持传统学科特色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学术生长点,注重文学与音乐、艺术、哲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改革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创新传统学科在当今学术格局中的体制和地位。
以“在全省有优势、在全国有影响”为工作目标,以争高规格项目,出标志性成果,获高级别奖项为标杆,不断凝炼学科方向,夯实学科特色,以现有的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建设平台,力争经过几年时间,本创新团队成为省内同类学科中领先,某些二级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大影响,某些学科方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形成一定特色与优势的学科,并为培育高规格的重点特色学科打下良好的学科与人才基础。
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