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日本人正视历史后应体会到中国的宽容仁慈
在5月21日上午中日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参加的“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中日民间交流”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刚指出,因为彼此对历史的认知差距很大,即便是在中日学者之间,相互理解也很困难。在梳理并正视历史之后,日本人应该体会到中国的宽容和仁慈。
赵刚研究员说,人们通常把中日建交的1972年当作中日关系出发的原点,但中日关系的原点应该拉回到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时期。甲午战争前的东亚局势,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向中国清朝提出挑战,也就是挑战当时的国际秩序。1871年签订“日清修好条规”,战争的结果是清朝崩溃,从此东亚地区局势发生转变。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的胜利,继续走向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但事实上,许多日本人对这段历史都不甚了解。
赵刚说,中日在120年前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1871年签订的“日清修好条规”,相对来说还是平等、互利、互惠的。但仅仅过了10多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值得人们深思。
甲午战争后,清朝赔偿给日本3.6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两年的财政预算,也相当于日本4年的财政预算。1945年,蒋介石政府曾提出战争赔偿设想,金额折算为500亿美元。当时中国以德报怨,促成了日本280万军人和家属平安返回日本。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有了后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关于这一点,日本可以比较一下遗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人当时受到的待遇。1972年,中国政府综合多方面考虑,放弃了对日战争赔款要求。此前的1952年,蒋介石也在与日本签订的“日台条约”中放弃了赔偿请求。
中日建交并签订友好条约后,从1979年至2009年间,日本对华援助(ODA)为5.4万亿日元,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帮助。日本人认为许多中国人都不了解这一情况,并对此“感到遗憾”。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中国人并非不了解这一点。不过,因为东方人普遍有一种默契,即尊重对方、给对方面子。
如果与当年设想和折算的500亿美元战争赔偿款相对比的话,500亿美元到2009年大约相当于15.4万亿日元,这个数字几乎是5.4万亿日元的3倍。不过赵刚研究员说,当然不能仅仅从金额上进行比较。不管如何,中国都应该感谢日本的ODA援助。
因此,中日双方都应当尊重历史,尤其是尊重那段中日友好的历史,并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赵刚说,在梳理了历史之后,他希望日本人能够体会到中国的宽容和仁慈。
此外,赵刚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发现,中日两国不同年龄人群对历史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日本年轻学者写了许多关于中日关系的书,但有些观点他不能接受。赵刚感到,中日两国间即便是同年龄层的学者,交流起来也非常困难,因为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对历史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距。他说:“如果研究领域的人都不能相互理解的话,又如何去要求普通老百姓有正确的认识呢?”本报记者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