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成为浙江首个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城市

14.01.2014  13:11

  “订单已经排到今年4月份了,目前还不断有国外客户打电话过来。”昨天傍晚5点,宁波博菱电器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余韩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刚过去的2013年,公司的业绩很不错,增速超快,出口达到了1.4亿美元,而2012年这个数字是4000万美元。

  而就在当天上午,宁波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刚勇对外宣布:宁波年外贸总额跨入千亿美元级城市行列,晋级外贸千亿美元俱乐部。

  据宁波海关统计,2013年,宁波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逾10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进口346.2亿美元,出口65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7%。据悉,宁波是浙江首个、长三角地区第三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

  榨汁机赢来200万美元订单

  余韩奋觉得,去年企业业绩能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靠新产品,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定价上也有话语权,而前几年研发新品去年集中上市后,一下子就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新研发的水果榨汁机,不用切块,直接扔进去就能榨,还不留残渣,在广交会上一亮相,美国客户的200万美元订单马上就来了。

  根据宁波海关的统计数字,去年前七个月,宁波口岸出口小家电23.6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7.8%。除了小家电外,去年前11个月,宁波的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灯具、家具、鞋类、箱包等七大类日用消费品累计出口同比增长9.7%。

  刚勇表示,从金融危机笼罩的2008年开始,宁波市就提出了“宁波智造”,着重引导广大外贸企业重视出口产品的研发设计,用“头脑”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好产品,目前,宁波智造依然是企业拿订单的利器。

  跟宁波博菱电器主要面向传统的欧美市场出口不同,宁波沃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旭东每两三个月都会去一趟迪拜,他们去年订单至少涨了一成的背后,靠的是用新产品开拓中东和非洲等新市场,为了吸引这些新客户,企业跟国内外多家知名设计机构都有合作,款式更新很快。

  去年从市场来看,宁波对欧美日三大传统市场出口有所好转,对东盟、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较高,以中东为例,前11个月,出口同比增幅为11.5%。

  宁波版海淘很受消费者青睐

  说到宁波去年的进口表现,不得不提到“跨境电商”,作为全国第二个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实单操作的城市,去年11月27日,宁波海关举行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关企签约仪式,7家企业通过审核报批,成为宁波首批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的试点企业。

  宁波摩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7家企业中的一家,他们的摩西摩西购物网,是专门从事日本本土商品代购的网站。公司运营总监尹浩然说,开始接单后,1个月他们就卖了2000多个保温杯,而卖得好的主要原因就是便宜,一只550ml容量的保温杯,人民币168.69元,同款在日本官网卖要600多元,淘宝上的代购大多是200多元,通过跨境电商一个商品便宜了三四十元。

  而商家能便宜卖的主要原因就是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方案的实施,商家先以货物贸易的形式将进口商品集中采购后储放在宁波的保税区仓库,买卖双方在网上达成交易后,货物从保税区仓库发出,长三角的买家两三天就能收到。试点运行一个月,宁波海关已审核申报单2375票,全国62个城市的1441名消费者率先尝鲜“宁波版海淘”。

  今年力争站稳1000亿

  “这是宁波外贸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百万外贸人用26年时间终于圆了‘千亿梦’。”刚勇介绍,自1988年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以来,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5亿美元起步,2002年突破百亿美元,2007年跨越500亿美元门槛。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债危机,对国际贸易造成了较大冲击,宁波也不例外,2010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829亿美元,宁波也由此成为浙江首个外贸总额突破800亿美元的城市,领跑全省。这两年来,宁波外贸遭遇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距千亿美元一步之遥。2011年宁波外贸总额达到986亿美元,2012年更是回落至960多亿美元。今年已是宁波第三次冲击千亿美元大关,终于成功了。

  千亿美元的背后,开拓新兴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科工贸一体化发展,赴海外设厂、境外直销、贸易金融,这都是宁波“外贸人”的秘笈所在。目前,宁波历年累计获得外贸经营资格的企业有22500家,其中2013年新备案外贸经营资格企业2843家。宁波百家重点进口企业和出口企业占全市进口、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超过七成和三成。

  今年,宁波政府部门还是继续以引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为方向,尽量引导企业提升外贸产品附加值、开拓海外新市场等展开工作。刚勇也用了4个继续推动来代表今年宁波政府部门的工作:继续推动外贸队伍从“千军万马”向“精兵强将”转变,继续推动出口产品从“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继续推动市场营销从“浅度促销”向“深度营销”转变,继续推动经营方式从“单一贸易”向“多类贸易”转变。(本报通讯员 方平原 陈莹 万勇 本报记者 段琼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