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不收费的“私塾”在争议中成长
中新社合肥2月25日电 题:安徽合肥不收费的“私塾”在争议中成长
中新社记者 成展鹏
在安徽省会合肥一栋写字楼内近500平方米的教室里,每天傍晚5点半,“小筛子义学”国学“私塾”里,坐满了3岁到10岁不等的孩子。5岁的桑若芃进门后先向老师鞠了一个90度的躬,恭敬地问候:“老师好!”其他的孩子沉静地坐在私塾的书桌前,在墙上孔子的画像注视下,默诵着儒家经典《弟子规》。家长们也静坐在这走廊的过道里,现场一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景象。
每个孩子背诵约10万字的古文经典
“小筛子义学”在合肥市颇有名气。这家公益性质的国学“私塾”接收3至13岁的儿童,进行国学读经教育已经有11年的历史。创办人王武东一身蓝色唐装,颇具古风的宁静,他原先是安徽大学的一名教师,但创办了这家私塾后就彻底放弃了大学教师身份,全身心投入并花光了所有积蓄。他的想法是“让孩子在小的时候,从读经中获得幸福感与安全感。”
王武东说,“小筛子”经费全部来自社会和家长自愿捐助,捐款去向每月在教室墙上公布。目前,王武东自己没有住房,没有积蓄,虽然社会上有很多争议,但王武东的做法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迄今,“小筛子”已教了2000多名孩子。王武东的目的是为启蒙阶段的孩子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他选用的教材是《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等一系列中国的古文典籍,而每个孩子的目标是在4到5年的时间里背诵约10万字的古代文化经典。
让孩子从读经中获得幸福感与安全感
“小筛子义学”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王武东坚持给9岁以下的孩子“不讲解,只背诵”的做法。对此,王武东的解释是,读经教育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声韵的训练,“如果逐字逐句地解释,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失去了经典的整体气概。”而家长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性格培养和识字训练。“性格顺下来了,没有以前那么张扬”是记者听到家长最多的看法,这也是让家长们欣喜的地方。
引起争议的还有“小筛子”的严厉教育模式。“不听话的孩子是要被用戒尺打手心的。”王武东解释,之所以采取这种传统模式,“是教育孩子要有恭敬的心,尤其是传统的尊师之道应当重建。”一些家长能够接受这种体罚,接受不了的家长由于“私塾”是义学,也只能带着孩子离开。王武东对于目前的国学热显得非常平静。他认为,国学教育应该是一种人生观教育,“目前传统文化意识的缺失让社会和个人都缺乏安全感,重新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幸福感和安全感。”王武东说。
王武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忆往昔筛子难处时,想财友求救,必有心痛。民族失魂否?文化失魂否?从今往后,小筛子要做不屈服的义学私塾,眼中无富贵,入门必是家人,家人自度。王武东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孩子和家长寻找到睿智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