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全”宋代龙窑现身江西 将改写东亚窑业技术发展史
新华网江西频道12月31日电(记者袁慧晶)在江西七里镇窑址第三次发掘工作中,考古专家日前发掘出“高大全”的宋代龙窑,其揭示的筑窑技术信息将改写东亚窑业技术发展史。此外,龙窑还证明了在北宋时期我国已发明了一种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
七里镇古窑址位于江西赣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江西在1986年和1991年对古窑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其出土物以乳丁柳斗罐为代表,在当时曾远销日本和朝鲜。
2014年7月至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赣州市博物馆,对七里镇窑址的周屋坞与赖屋岭两个窑包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为411平方米,目前已发掘出土3条龙窑和近3万件宋元瓷器。
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肖发标说,这次最大收获是在周屋坞窑包发现了一座“高大全”的宋代龙窑,最宽处达4.27米,窑壁保存最高处达3.6米。相比于一般宋代龙窑2至2.5米的宽度和保存不到1米高的窑壁,这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大和窑壁保存最高的宋代龙窑。
肖发标举例说,周屋坞龙窑窑壁残留的10多层窑顶烧结块揭示了这座龙窑的窑顶建造方法,很可能是先用竹片起劵,用竹枝编好窑顶,再用黏土、沙子、卵石搅拌的混凝土糊顶。这种技术彻底颠覆了过去认为唐宋龙窑如古墓一样用砖块劵顶砌造的推测。
“从采集到的窑顶混凝土观察,它的烧结度非常高,硬度达到甚至超过现代混凝土。这证明在北宋时期,我国已发明了一种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这是科技考古领域的一大新发现。”肖发标介绍。
记者了解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已对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一致认为,七里镇窑址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建议尽快启动七里镇窑址国保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对已发现的重要窑炉遗迹采取保护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