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定杰:因材施教让校园足球走向春天
据悉,备受社会关注的“足球进校园”将有教材可依。人教社将于月底编成《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3月11日北京青年报)
本是好事一件,可消息一出,孰料呛声一片。要么借古讽今,拿出水浒小说蹴鞠桥段,影射形式主义运动抬头;要么饱含足球春芽被教育体制扼杀的担忧,悲观预判行之不远;更有锋芒者指出,“在课本上学体育,中国特色!”“嗯,不错,可以培养出一大批足球理论家!”“道德也有道德课,现在中国的道德怎么了?越走越远......”
我们常常在问中国足球怎么了?每每国足踢球差了一把劲儿,似乎自己都跟着丢了脸,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怀真的让人感动。不过,我总相信,伪球迷也是大有人在的。在他们眼中,其实无论竞赛中的好与坏,还是进校中的苦与乐,统统可以视而不见,只需骂便是,这种刷存在感的方式廉价而又安全。于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可以得出:我们还缺中国足球许多爱。
这次的课本编写,稍稍耐下心来,看看报道内容,就知道倾注了多少心血。无论是全面涵盖中小学各阶段的教材版本;还是囊括足球知识、战术技能,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等品质培养的内容编排;抑或是首次采用先进3D图像技术,配合使用真人画面来体现最佳足球技巧展示的教材设计。这部教材都值得点赞,相信可以为足球观念的普及、技能的培养提供规范性的支撑。
“足球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写课本当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件事,还离不开教育、体育等多个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有力助推,离不开解决教师配备、资金配套、课程组织、教学场地等多个难题。
另外,在课本辅导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套好的教材就应该提起孩子对足球的认识和兴趣,并从书本和实践中感受到乐趣。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也需要更多的包容。
足球从娃娃抓起,大有可为,因为他们不用背负巨大的压力,担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可以让足球回归简单快乐的本质。足球课本来了,少年球星涌现了,国家队强大了,一切是个自然的过程,足球大国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