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创新孕育发展升级新动力
热!七月的宜春大地,发展的热度同样惊人。在新的起点上,宜春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全省工业重要支撑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县域经济引领区、中部地区宜居城、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为发展定位,突出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升级”,创新求变、接续奋斗,一股发展升级的新动力奔腾而来。
数字最具说服力:今年1至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42.22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排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5.1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列全省第二位;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数118个,数量列全省第一位;财政总收入118.46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工业用电量39.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14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一位。
强壮发展升级的“动力引擎”
产业转型升级怎么转?宜春认定的硬道理,就是“创新”。
走进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顿感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热度”。今年以来,该区新签约锂电项目4个,合同资金总额33亿元。目前,开发区锂电产业投产企业达21家,在建企业15家,已注册、缴纳履约保证金的企业27家。在21家投产锂电企业中,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项目1个。
有“锂”走遍天下。宜春锂电产业发展规模已进入全国十强市,福斯特新能源锂电池工程研究中心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复合材料锂电池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多家锂电企业和多所高校共同组建了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宜春锂能局负责人介绍,锂电新能源产业今年产值将达50亿元,2015年将达到100亿元。锂电产业已成为全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
进入高安,顿感绿色光源产业蓬勃发展。江西奥其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三印介绍说:“我们提出了‘三化一低’建厂模式,即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低成本。不是简单复制东莞总部的模式。”在广东,8万平方米的厂房需要1.2万名生产工人。现在,江西奥其斯新型节能灯生产线只需140多名工人。员工结构呈“哑铃”型,研发和销售占了两大头。康铭盛光电落户高安后,有20多家供应商做出“随迁”的决定。目前,高安光电企业近30家,一个新产业横空出世。再转入奉新,随着印染集控区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吸引了永兆实业、洁彩纺织等印染企业入驻,从而改变了奉新纺织产业“有纺无织”的旧貌,形成了“原料——纺纱——织布——印染”的完整产业链。
这样的产业创新,在宜春随处可见。这得益于宜春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总体部署。宜春提出:着力打造中心城区、丰樟高“双核”板块。即宜春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锂电新能源、机械电子等产业,丰城、高安、樟树分别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光源产业、盐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建设,其他县选择2至3个主导产业错位发展。
在产业布局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宜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骨干企业培育战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平台建设提升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成果喜人:市内企业与中科院等31个科研院校的合作进一步深化,205个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正在实施,华伍制动、江特电机基本达成建立院士工作站相关协议并即将申报,福斯特、新龙生药正筹建院士工作站,目前全市共有创新平台2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3个。今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上市企业达到7家。
骨干企业培育战略快速推进:从今年起,每年选择200户企业重点帮扶,扶持优质企业,打造小微明星企业,每年重点支持50个小微企业突破2至3项关键领域、重要环节技术。此外,重大项目建设、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完善了重大项目储备制度、项目协调推进机制、项目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水运等口岸作业区和明月山机场物流配套中心、宜春经开区电镀集控区等建设。
一系列组合拳,“打”出了宜春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境界。
以锂电新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持续有力,以建材、纺织服装鞋革、化工、电力能源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之后活力迸发。1至5月,全市工业园区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4.9%,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共完成收入32.6亿元。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9.77%,同比增长20.4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