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推动产业\"三升级\"谋求区域新发展

07.11.2013  20:35
  中新网江西新闻11月5日电 题:  江西宜春:推动产业“三升级”  谋求区域新发展

  记者 范文娟

  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之名的宜春,自汉代开始建县,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宜春是个宝地,有“农业上郡”、“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然而,人口排名占江西省第三的宜春,经济总量却没能进入前三。

  为建设幸福宜春,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这届宜春市委从实际出发,把工业升级放在首位,通过中心城与丰樟高地区的“双核”驱动,用两大策略让宜春在建设“幸福宜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今年随着明月山机场的开通与杭长高铁宜春段的开工建设,处于赣中腹地的宜春市迎来了新的发展。

  工业升级:培育千亿产业百亿企业

  “算算时间与任务账,宜春的差距不小。”新任宜春市委书记邓保生坦言,上任两月以来通过深入调研,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宜春的差距不小,尤其是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等方面,都比江西省平均水平稍低。

  2012年,宜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居江西省第四,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工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份额占到了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7%,宜春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盘点工业发展时,邓保生说,通过连续几年强攻工业,宜春工业取得显著成效。但工业总量仍然不大,没有千亿产业、没有千亿园区、没有百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型新兴产业比重偏低等。

  邓保生表示,目前宜春的发展升级核心是产业发展升级,突出抓项目、抓产业、抓产业链延伸,着力培育一批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推动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今年航空、高铁的开通与建设赋予宜春新的地域优势,宜春市抢抓机遇,围绕“兴工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中心城区200个重点项目落地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40家企业集中开工、竣工。花炮之乡万载县1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高安市3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竣工等。

  农业升级:打造地方特色产业

  此外,航空、高铁的开通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辐射作用,为宜春的服务业发展迎来无限生机。宜春广汇国际家具城、宜春国际商贸城、万载远投国际灯饰广场、丰城林安国际商贸城、丰城同创国际大商汇等竣工之后,将吸引全球知名品牌纷纷入驻。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宜春,全市23750个自然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2897家。“但数量还远远不够,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如何转”,分管农业的宜春市委巡视员杨建国说,农业要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做特产业基地、做优合作组织、做强龙头企业。

  “宜春首个突破百亿产值的企业,或许是农业龙头企业。”杨建国表示,农业产业化三年扩张战,十个县市区的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今年可达到产值500亿,并继续向精深加工发展,三年之内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0家。

  目前,宜春市已经培育形成了粮食、畜禽、油茶、竹、有机富硒农产品、花卉苗木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去年,六大产业实现产值142.8亿元,全市农业总产值347.6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此外,樟树中药材、高安蔬菜、上高渔业、靖安娃娃鱼、奉新猕猴桃、万载百合等一批颇具规模的地方特色产业也成为宜春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旅游升级:发展温泉旅游延长产业链条

  在旅游方面,2007年,宜春真正意义上拉开了旅游发展的序幕,景区景点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撩开面纱惊人艳”。2007年至2012年,宜春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率达40%以上。

  宜春市旅游局局长雷恩奇说,旅游业若想成为宜春新的增长极,必须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目前,明月山、三爪仑等景区向休闲度假综合型景区转变。

  对于未来发展蓝图,宜春市明确工业升级、农业升级和旅游业升级“三升级”的发展思路。力争5年培育5个千亿产业、5个千亿园区、10个百亿企业,力争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00家,用3年把宜春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

  宜春将通过5~10年的努力,力争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农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分别迈上千亿元,经济总量挺进全国百强市、江西省第一方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