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清洁工程美乡村

13.09.2016  09:07

      说起秀美乡村的变化,高安市八景镇居民黄四生津津有味地念起“清洁工程”带来美景的打油诗:“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里有树荫,河里有鱼虾……”如今,行走于宜春广袤的农村,触目所及,道路整洁干净、河渠流水潺潺、农家小楼一尘不染……一幅新农村的画卷正从容运笔,一股崇尚文明清洁和谐有序的新风吹拂乡村,温暖人心。

  自2014年起,宜春市以实施“两清一通”(清理垃圾、清洁水源,通自来水)工程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再提升”的工作要求,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开展“美丽中国·幸福宜春·清洁家园”活动,打响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攻坚战。垃圾河边乱倒、路边乱扔、房前焚烧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村庄内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达到了“四个基本没有”的目标:即道路两边基本没有裸露垃圾、水面基本没有漂浮垃圾、村边基本没有成堆垃圾、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

  宜春市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清洁工程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坚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列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日常职责。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宣传图册、横幅标语及微信、微博、网络等新兴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小手牵大手”等活动。袁州区、高安市还于今年春节前将农村清洁工程的宣传口号和垃圾分类处理做法印制在挂历上发放给农户;万载县结合经典“红歌”创作和录制了专门的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顺口溜,在保洁员工作时播放,持续对村民开展宣传教育。

  宜春市加大对清洁工程的投入,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各地进行奖补,确保日常保洁工作正常运转。各县(市、区)建立以县乡财政投入为主,衔接项目、社会捐助和向农户收取适当卫生保洁费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并加强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并探索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垃圾处理模式。樟树市引进了全球最新城乡生活垃圾清洁化资源化实时处理技术,有效实现了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处理。绝大多数县(市、区)已经从原来的简单填埋或者简单焚烧的处理模式过渡到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压缩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85亿元,建成乡镇垃圾压缩站103个,垃圾收集点2.4万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020辆、垃圾桶91.5万个。

  各县(市、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乡镇集镇设立了环卫机构,组建了稳定的保洁员队伍,并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区域、定标准、定职责”的“五定”办法,推行保洁员网格化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通过市评县、县评乡、乡评村、村评组、组评户的“五评”工作机制开展督查评比,做到“一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万载县将每月最后一天定为全县卫生清扫日,县乡机关干部下到村组带领群众一起打扫卫生。丰城市还与江西城洁环卫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打造基于物联网概念的农村环卫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在管理对象(车辆、人员、垃圾斗等)安装传感器和RFID芯片采集相关信息,实现了对管理对象实施即时的监控、调度和管理。截至目前,全市成立乡镇环卫所191个,组建了总人数达2.4万人的农村保洁员队伍,清理生活垃圾159.9万吨,实现了全市195个乡(镇、街道)、2226个行政村、23750个村(组)全覆盖。

来源: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