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现代农业发展“花红果硕”

07.09.2015  12:56

  五彩的辣椒、红艳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青菜……位于高安市田南镇的海亮集团富硒蔬菜基地里,各种蔬菜被采摘包装打上二维码纳入追溯体系之后,销往全国各地超市。拟投资20亿元,现已流转1.5万亩土地发展富硒蔬菜、生态果园、生态肉牛、优质水稻的海亮集团,自落户后为宜春现代农业的发展增添了一股新鲜动力。

  宜春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深化农业改革和创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农业上郡”尽展新风采。1至6月,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33.55亿元,引进现代农业项目36个,金额44.66亿元。

  “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们在抓好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主要发展油茶、肉牛、绿色有机、富硒、生态休闲五大产业,力争到2020年五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宜春市农业局局长甘本新介绍,按照产业布局,宜春以大项目为抓手,带动产业升级发展。海亮集团、巴布洛、森禾种业等纷至沓来;旺旺食品、东升有机、金农米业等裂变扩张……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0家,通过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基地分别达到54.59万亩、122.67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406个,占全省的40%;开发利用富硒土壤14.02万亩,有富硒农产品经营主体39家,注册富硒农产品商标34个;生态休闲农业经营点400家,营业收入达6亿元。

  宜春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辐射源”,使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转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10个县(市、区)都拥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万载还获批国家级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丰城富硒生态示范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基地)。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流转土地面积7.14万亩。以此为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经营方式不断创新。今年以来,核心区入驻企业88家、农民合作社78家、家庭农场16家、种养大户168户,总产值达到19.68亿元,吸纳农民就业5.01万人次,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38万元。

  改革创新,为宜春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着不竭动力。土地确权颁证稳妥推进;搭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推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农业服务方式得到创新,全市有157个乡镇建立健全了基层农技综合服务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4547个,300多家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组织了专业团队从事电子商务,上半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元。宜春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每年减少化肥投入9.25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以上;投入了2.6亿元建设和改造生猪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在全省率先推进所有县(市、区)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有望今年底全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