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经久不衰 文创成发展密码
记者6日从“中国实景演出华清宫峰会”上获悉,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上演9年,累计演出近2000场,受到300多万人次游客热捧,文化与旅游、科技、艺术等诸多元素跨界结合的创意,让历史鲜活,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
《长恨歌》脱胎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歌,陕西旅游集团将这一经典诗作改编成大型历史舞剧于2007年正式公演。通过十幕演出,向世人呈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华美的服饰、妖娆的舞姿,融汇现代与陕西传统的音乐,烘托出盛唐的万千气象。
2009年,时任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观赏《长恨歌》后,称赞:“我对于这场有着完美灯光、音乐、舞蹈的演出非常陶醉,对于创作这个杰出艺术品的工作者表示祝贺。观看这场演出,令我有了难忘的经历。非常感谢!”著名文学大师王蒙在观赏《长恨歌》后说:“我都看呆了”!
实景演出是一种以自然山水等真实景观为演出背景,以当地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为演出内容,融合商业界、演艺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文化模式,是传统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
早在2004年,张艺谋导演团队打造的《印象·刘三姐》开启了中国大型实景演出的先河,并引发了一股“印象经济”热,《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相继问世。此后,陕西西安的《长恨歌》、河南郑州的《盛世炎黄》、新疆鄯善的《楼兰大迁徙》、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天骄·成吉思汗》等大型实景舞剧借鉴“印象系列”经验,将实景演出这种文化与旅游相互嫁接、融合的新模式逐渐成熟化。
这种新模式也迅速成为市场宠儿,《长恨歌》持续拉动华清宫景区游客人数,问世次年游客人数就增加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4%。《长恨歌》已经成为陕西省的旅游新名片,火爆场面一票难求。其演出综合收入每年以千万元速度递增,2014年演出收入突破亿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尹鸿评价《长恨歌》:“它是把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样本,一个实景现场与科技奇观结合,戏剧性叙事和情感写意结合在一起的产品”。
据了解,现在的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规模不及唐玄宗时十分之一。《长恨歌》创造了一个以骊山为背景,以九龙湖做舞台的六度空间舞台,实现了天地、山水及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广阔表演场景。
据悉,身处激烈竞争中,有关人士每年都要对《长恨歌》进行修改,不断完善、创意新内容、新技术、新效果、新音乐,让游客总能看到不同的《长恨歌》。
2008年,因《长恨歌》的演出以及它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非凡影响,华清池被国家文化部确立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长恨歌》被亿万网民评为“中国最美的实景演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长恨歌》故事亮相陕西馆,海选出的“唐明皇、杨贵妃”也成为陕西馆形象大使,让世人了解《长恨歌》中呈现出大唐的恢弘气度。逢十一黄金周,《长恨歌》的演员为游客滚动演出《华清宫踏春》、《霓裳羽衣舞》等新编仿唐乐舞和互动节目《明皇选妃》。
著名作家陈忠实称,把原诗改成舞剧,有一种如诗如画有如仙境的感觉。这台融合了科技与文化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来陕西的必看演出,《长恨歌》以它卓越的品质,成就了一个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