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机电学院等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9.07.2015  08:45

      暑期开始,各学院深入城乡,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结合实际,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普及核安全知识、关爱留守儿童、义务家电维修等系列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广泛好评。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同学进一步增进了对国情、省情、民情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了服务社会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

机电学院开展“重踏红军路,重温革命情”实践教育活动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从更深的层次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境界,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革命精神,7月11—15日,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下乡”服务队先后赴南昌、井冈山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践行‘八字真经’铭于心、投身‘四个全面’献青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服务队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同学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立身之本……将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发扬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以我壮志豪情,创造崭新未来,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铿锵有力地宣誓辞中,表达了誓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7月13日,服务队赴红色革命精神的摇篮井冈山,参观茨坪东山脚下的毛主席故居,与老区人民亲切交谈,其中一位编草鞋的老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娴熟的技艺折服在场众人。老人家年过花甲,问及什么时候退休,自豪地笑着说:“到我做不动了再退休,红军给我和所有井冈山人们带来了好生活,我用编草鞋的方式怀念他们。”一番简单的话语,立刻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红军穿着草鞋,行军万里的艰苦革命斗争的情境中,大家都默默地感悟着革命精神。
      7月14日早上,“机电小红军”身着红军装头戴八角帽踏上了当年红军的路,追忆红色的历史足迹,来到了黄洋界哨口,寻觅那段艰苦的历史之路。同学们来到刻着毛主席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纪念碑前,立正、敬礼、三鞠躬。在“传奇的迫击炮”前,大家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毛主席著名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随后,“机电小红军”喊着整齐响亮的口号,齐心唱着《井冈山上太阳红》、《团结就是力量》,踏上了“朱毛挑粮小道”,这条崎岖的羊肠小道是当年艰苦战争胜利的后勤保障基地。
      7月15日,服务队参观了井冈山历史博物馆、大井村。博物馆内采用图、文、物、声、光、电综合陈列表现手法,并制作了逼真的仿实景物和塑像,全面介绍了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的英勇业绩。大井村神奇的才气和灵气吸引了每位同学。这些遗址不仅让同学们重温了革命历史,也身临其境的体验了红色文化,更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强烈的心灵震撼。
      服务队还结合学院特色,利用专业优势,在井冈山茨坪镇附近社区开展了家电义务维修活动。志愿者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的服务精神赢得当地居民的普遍好评。有位老大爷称赞道:“小伙子们,你们能为社会基层着想,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是好样的!
      莘莘学子聚此思先,“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肖芸  文/梁鹏  曾明  高宏霞)

理学院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党员、团员、学生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八字真经、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理学院组织30名学生干部赴南昌、瑞金,开展了“铭记中国革命史,共筑伟大复兴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实践活动。
      7月9日,理学院赴瑞金寻访团开展了“如何练好习大大传授的八字真经”视频学习活动。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用心感悟“八字真经”的内涵和要求;举行了以“铭记历史 筑梦祖国”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活动将游戏与“八字真经”以及“革命精神”相结合,让同学们对红色精神加深印象与深入体会;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馆中陈列的物品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同学们重点学习了老兵张国基的题词,并参观了一些历史文物和武器设备;在“南昌八一广场,同学们瞻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题材浮雕、军史石刻等,并在纪念塔前重温入党誓词;当天晚上,寻访团在核工楼1216教室召开题为“红色故事交流会”的主题会议。会上,同学们纷纷上台或以红色歌曲或以简短故事的形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精神收获。一曲曲耳熟能详的红歌,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同学们好像回到了抗战时期,体味着革命的不易,赞叹着革命精神的伟大!
      7月10日下午,寻访团赴瑞金,先后到叶坪、红井、二苏大礼堂等苏区旧址进行了参观学习。同学们观看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情景演出,切身感受到革命的庄严和神圣;在“喝水不忘挖井人”的红井边,寻访团亲身感受了“挖井人”的不易,缅怀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情怀和革命精神;在二苏大礼堂门前,寻访团学习了毛主席在生命攸关的紧急时刻勇救小男孩的故事。革命值得追崇,革命先烈的精神与品质同样是值得敬佩的!
      7月11日上午,寻访团来到位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历史根据地博物馆参观学习。苏维埃政府成立、定都瑞金、巩固发展、大迁徙等重大事件的历史文物,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开展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多次“围剿”,创建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进行治国安邦伟大实践的辉煌历史。“有幸来到这个博物馆参观特别开心,青年学生对建设祖国负有重要责任,不管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都需要这种革命的精神作我们的引路灯”,来自14级统计专业的阮怡婷如是说。
      下午,寻访团在中央革命历史根据地博物馆前面再次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入党誓词在博物馆前的空中回响,嘹亮清脆的誓言代表着理学院学子对党永不言悔的选择!
      7月11日下午,寻访团返回南昌校区,在核工楼1216开展主题为“实践归来话成长”的分享会,以分享此次实践过程中记录的数字的方式来交流自己对革命新的认识。寻访团“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小组成员积极分享自己的数字及其寓意。“勤学组”表示“685”是他们最大的收获,此即为当初革命抗战“瑞京号”685军舰;“修德组”认为“二万五”原来仅指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程,并不是长征总路程;仅24万人的瑞金,一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这是“明辨组”此次实践中的收获;到2013年,瑞金境内共和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这一连串的数字由“笃实组”向大家分享。一组组数字彰显着同学们对中国革命认识、对红色故都的感情。
      三天的寻访过程中,寻访团成员还用相机记录了祖国的成长。从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到“共和国摇篮”的苏区旧址,再到中央革命历史根据地博物馆,同学们用2712张照片记录了革命的辉煌与新中国的建设史。
      理学院负责人表示,铭记中国革命历史,共筑伟大复兴梦,在纪念抗战胜利70后年的历史节点,开展此次实践活动,对青年学生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投身“四个全面”,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图/刘京    文/张慧丰)

核地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15日,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22名队员赴抚州市南城县,开展以“践行四个全面,建设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队在南城县登高公园开展核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地群众耐心宣讲有关核电站和核能源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让群众明白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未来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真回答了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
      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南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牵手少年宫,爱心大奉送”支教活动。通过支教活动,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促进孩子们学习,获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志愿服务队在南城县开展了有关“南城县市民生活环境”的问卷调查。志愿者分成四个小队,分头行动,并向受访者介绍了我校情况,附赠了招生宣传手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走访,一共收集到了三百份调查问卷,为下一步总结打下基础。
      志愿服务队沿着毛泽东同志在南城的足迹走访了红色故地,感受革命先烈创业的艰辛,还在抚州参观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安石纪念馆,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创新精神。
      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要加倍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周祥  文/杨凡  罗勇)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