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困局待破 医生缺口较大 知晓率低 服务内容单一

25.06.2015  10:38

核心提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市民有病先到社区首诊,从而推动“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全科医生人才缺口较大、居民知晓率低、上门服务内容单一等诸多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庭医生制服务全面推广。

我省下发的《关于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如何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居民家中?专家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现象:居民积极性有待提高

南昌市东湖区居民李大爷今年68岁,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自从签了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合约后,社区医生常上门普及知识,并做定期检查,现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段时间,他的“家庭医生”还专门给他打了电话,提醒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免费健康体检。

对居民来说,找家庭医生除了省时省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得到贴心的护理。很多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养”,日常护理调养对康复尤为关键。南昌市青云谱区京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自从有了“家庭医生”,一些行动不便、难以出门的老年患者能在家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免费享受包括慢性病治疗服务、治疗用药指导、健康体检等服务。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跟李大爷一样是家庭医生的忠实“粉丝”。“签约家庭医生有什么用?我身体挺好的,不需要。”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有病才找医生,没有病不需要医生。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前要对签约户家庭成员的病史进行了解,很多居民不愿意提供, 对于其所提供的服务也持观望态度,这加剧了推广难度。

目前,南昌城区4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10余万居民签约。对于一些居民拒绝签约,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多年来形成的就医习惯有关,“他们一直认为医院设备好、医护人员技术高,而家庭医生的医疗水平没法让他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