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家校合作才能保证教师不越雷池
昨日上午,深圳西乡某公立小学一年级家长,投诉其小孩所在班的班主任老师找多位家长借钱,并违规开设午托班,帖子上附有多张短信对话截图。昨日下午西湾小学对媒体公开承认此事,称该老师欲买房找家长借钱周转,但澄清只有向三人借款。校方暂停了该班主任的职务,责令其停止午托全额退费。(11月12日《南方都市报》)
小学班主任买房缺钱,却把学生家长当作借钱对象。班主任的算盘打得好,但却难为了学生家长。借的话,家长和班主任并无亲戚关系,日后能否按时要回钱并不好说;不借的话,又担心班主任会对自己孩子不好。教师在做事之前应当考虑下事情的后果,这样一来,也不至于让家长纠结不堪。
教师向家长借钱,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学生不知不觉中成了教师借钱的筹码,家长担心孩子在校受到教师排挤,即便心理不情愿,有时却也很难拒绝。无论教师有什么特殊原因,其首先应定位好师生关系。学生不是摇钱树,学生家长更不是。教师不顾后果的一个行为,看似只是正常的借贷,实际却是仗着自己班主任的权利有“要挟”家长。
出现这种行为,既有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该教师还违规开设午托班,这又违背了师德“十条红线”:“禁止教师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社会舆论的高压,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之下,为何还有教师会做出这种行为?如何才能保证教师不越雷池半步,恪守职责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教育部门针对师德不端已出台不少政策,对于此,教师群体早已感到“压力山大”。但有压力,不代表所有教师就能遵纪守法,不做任何有违师德之举。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扰乱教师内心。诸如教师节送礼,教师可以义正言辞地拒绝家长的送礼行为;但对家长而言,尤其是孩子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生怕孩子在校受欺负,总是希望教师能对自己孩子多一些关爱。于是即便政策不允许,依然有些家长执意变着方式要给教师送礼。有些时候,家长的执着出乎教师的想象,甚至拿出面子、尊严等词逼迫家长收礼。如此一来,再怎么坚守师德的教师也会被干扰,从而做出违规行为。
教师能想到向学生家长借钱,必然是因平时和学生家长走得过近,有时甚至不经意间做出收受家长财物等违规行为。正因这些小违规行为的铺垫,教师才会大起胆子做出更大的违规行为。追根溯源,教师师德需要加强,而学生家长也需自律。
小学低端,因为家长每天要接孩子放学,家校联系相对比较密切。但等到孩子上了高年级,家校之间的联系就会放松。如此一来,家长对于孩子的情况存在一种认识,教师对于孩子情况又存在另一种认识。家校两者在缺少沟通的前提下,势必都会按照自身想法去做事,而这很容易导致家校双方分歧。家长不及时联系教师,其实是对教师行为缺少监督。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校如不能同心协力,势必会使孩子学习成长受到干扰。等到孩子成绩退步,家长则又请求教师多关心孩子。此来彼往,一些不必要的事端就会产生。
其实,保障教师坚守师德,不越雷池一步的最佳方式正是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双方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同时又能强化相互监督,消除各种违规行为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