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8家经济口单位通报群众路线整改落实情况

10.12.2013  00:10

  今视网12月9日南昌讯(记者 李星)9日下午,江西举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综合经济口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财政厅、地税局、国资委、工信委、质监局、工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通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

  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优化窗口服务

  “对纳税人提出的意见认真进行整改,不断优化纳税服务。”省地税局局长王平介绍,针对纳税人反映的规范性文件清理不及时问题和税收业务培训需求,分别清理了税收制度规范和办理纳税培训班,并且为了减轻纳税人负担,该单位将税务登记、税种鉴定、发票票种核定等21项业务全部前移到办税服务厅一站式办结,简化了办税程序,提高了办税效率。

  同样作为窗口服务单位,省工商局则开展了窗口服务专项整治活动,组织督查组到部分市、县(区)工商窗口开展明查暗访,现场随机进行工商窗口服务满意度调查,对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工商窗口服务11项制度进行跟踪督查。与此同时,为提高服务水平,该单位制定《全省工商系统工作人员“八个不准”》,着重针对全省工商系统干部在监管服务中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作出八个禁止性规定。

  另外,省政府办公厅在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办理的群众意见有113项,该厅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积极分类逐项加以办理,截至目前,111项已按要求办结交账。

   制定省直机关工作费用标准 推进“三公”经费公开

  为优化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省财政厅厅长胡强介绍,活动中,除了治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该厅还拟订了我省省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培训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起草了省直机关公务接待费管理暂行办法、公务接待费公示公开试行办法,以及《江西省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同时,正在抓紧完善因公出国(境)等经费管理办法等。“今年8月底,省财政公开了省级“三公”经费预算汇总数;9月底,除涉及国家秘密外的其他省直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预算;10月底,11个设区市本级和20%的试点县市公开了“三公”经费预算。”胡强厅长介绍。

  在优化党政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省国资委则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问题专项治理。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针对委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对象,认真查找收受“红包”行为,坚决纠正收受和赠送“红包”的不正之风。在行政审批方面,重点解决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小鬼难缠”、吃拿卡要等问题。

   简政放权 转变政府职能定位

  “着眼于加快职能转变,研究提出了《江西省质监局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行政许可‘五下放’、 审批事项‘四简化’、 服务收费‘三减免’、拓宽公共检测平台、放宽检测市场准入、促进产业发展升级等十项措施,以实际行动、务实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为全省经济发展服务。”省质监局副局长陈国柱说到,在简化审批方面,该单位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报程序,简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换证程序,简化检测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办理程序等,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简政放权方面,省工信委则下放6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企业投资磷矿肥及年产50万吨以下钾矿肥项目核准、新建10万吨级以下造船设施(船台、船坞)项目核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等5项审批事项下放至设区市相关部门,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权限内的备案项目下放至县(市、区)相关部门。

  与此同时,省发改委围绕项目审批、资金安排、价费管理三个权力较为集中的领域,出台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管理暂行办法、价格成本监审目录等制度,确保权力运行更加公正、公开、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