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顾虑多或让体育家庭作业流于形式

09.01.2014  17:45

北京市海淀区从今年1月1日起,给全区11万小学生每天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此举在得到多数家长欢迎的同时,也引起部分家长的质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家长怀疑“学校把自身应当承担的体育教育责任转嫁给了家庭”,还有家长抱怨“家庭的负担又加重了”。

对于家长的这种反应,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主任马受良有所预料,“长期以来,很多家长都认为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只是学校的责任,这是片面的。其实,让孩子热爱体育运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配合。”马受良表示,“我们现在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但1小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不够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仍然需要体育活动的时间。

李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小学上4年级,“上月底,我就听说今年1月开始,老师要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了。”李女士表示,在支持的同时,她内心也有一些疑虑,“我最担心的是学校把自己该做的事推给了家庭,而家庭现在的教育负担已经很重了。

李女士的儿子每周要在课外辅导班进行两次数学和两次英语的补习,最近,她又给儿子报了一个作文辅导班,准备在寒假上。李女士表示,自打儿子上了小学之后,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儿子身上,“带着儿子上各种辅导班,与身边的家长不断地交流报班信息,但越学越觉得心里没底,越学越觉得还应该学的东西更多。”李女士表示,“其实,我们最希望孩子在学校就能完成学习任务,顺顺当当考上理想的学校。对于必须带着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现实,我想很多家长心里都有苦衷,也会不满‘怎么越给学生减负,家庭的负担越重’的怪象。因此,每当学校公布新的举措,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学校又要把什么分内的事儿推出来了?’

李女士的疑虑在家长中并不少见,对于这部分家长,马受良解释道,“给孩子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绝不是学校体育教学任务被转嫁到家庭,学生在学校该上几节体育课、该参加多少体育活动,不会有任何减少。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家长有意识地督促孩子放学回家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马受良表示,根据相关调查,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几乎没有任何体育活动,“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孩子一回家就不出门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增强学生体质及培养其运动习惯显然非常不利,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很少关注孩子的运动量够不够。

体育家庭作业的出现,对家长至少是一种提醒,孩子在完成语文、数学等作业后,别忘了还有‘锻炼身体’的作业。家长需要监督孩子完成,因为完成作业的最后一步是家长签字认可。”马受良表示,“这个流程的设定并不是要给家长增添教育负担,只是希望家长能够有意识地督促、鼓励、带领孩子回家后适当运动。毕竟,孩子在家的时间要多于在学校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家庭氛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仰卧起坐、俯卧撑和跳绳等十几种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是北京市海淀区推行的体育家庭作业内容,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中挑选4项,完成体育作业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后,家长签字认可,并把数据上传至专门网站。“这只是形式上的体育家庭作业。”马受良解释说,“对于那些放学后仍有较多体育运动的孩子,家长可以不必再督促孩子完成,因为孩子需要的运动量已经够了。因此,我们并不硬性要求体育家庭作业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体育家庭作业不与升学、考分等学生的任何成绩挂钩,马受良希望,规避了功利性目标,可以让家长真正理解体育家庭作业的意义,也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学生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时弄虚作假。

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升学、考分等功利性目标已成控制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一项对升学、考分没有任何帮助的“家庭作业”,能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吗?

现在,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都比以前更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但眼里只有学习成绩,无视孩子体育活动情况的家长仍大有人在,从这个角度看,体育家庭作业到底能取得怎样的效果,还真不好说。”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体育教师魏波向记者表示。

魏波的担忧是有理由的,“我们学校几年前就有过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尝试,但效果并不太好。体育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后,确实有不少孩子没有真正完成,他们的家长也不是很重视。”魏波表示。

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但只要“高考指挥棒”存在,扭转“考分至上”的观念就是漫漫长路。“不如先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做起”,几位一线体育教师向记者表示,“比如,增加体育老师配备,改善体育老师待遇,继续提高学校体育课开课数。小学其实应该做到每天一节体育课。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也需要不断增添种类、延长时间、扩大规模。既然当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不完善,那么就先把他们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环境做到更好。”(记者 慈鑫)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