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翁携唐寅真迹“求医” “书画郎中”接诊正修复
杨老父子展示待修复的《松鸡图》。 万凌云 摄
▲《松鸡图》唐寅签字印鉴。
一位是斑驳残破的《松鸡图》持有者,一位是享有盛誉的裱画大师,在扬子晚报2010年12月27日一篇《镇江“书画郎中”救活了万幅古字画》的牵线下,经过3年的磋商,最终决定在镇江“见面”。今年“五一”期间,在儿子的陪同下画作持有人蔡老先生飞临镇江,带着《松鸡图》登门“求诊”。24日,在镇江“翠文斋”内,74岁的杨志贵已经开始了对这张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的古画,潜心修复。
通讯员 王致同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万凌云
“复活”名家大作
74岁“书画郎中”接诊,预计耗时两个月完工
昨天,杨志贵的“翠文斋”内,面对摊在工作台上的《松鸡图》,杨老戴着老花镜,正在一点一点的清洗,动作十分轻微而专注,加之老人听力本身就有些障碍,记者跟他打招呼居然没有反应。
记者看到,这幅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为真迹的藏画《松鸡图》,170厘米长,70厘米宽。杨老和儿子杨荣光合力缓慢铺陈后,古画斑驳残破,已见焦黄的纸质,呈现在记者面前,已经很是不堪着力。在铺展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有纸屑掉落下来。但整幅画的画骨都在,尤其是松树和雄鸡,画面则几近完整——据此,修复价值极大。在画的右上角,则有清晰的“臣唐寅恭绘”字样,及一枚唐寅的印鉴。
杨老告诉记者,自己一辈子经手修复裱画的作品有上万幅,但初见《松鸡图》后还是十分惊喜,“唐寅不愧居首‘江南四大才子’,画得确实好”,还是从接画初期,他就决定穷尽一生技艺,将此画修复。
两老会面后,由于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测算后杨老决定在5月20日前后,可以动手。而要全部修复让此画“复活”,则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
事实上,“书画郎中”绝不是一门轻巧活,开工以来,杨老每天在杨荣光的协助下,都只能工作三四个小时,因为修复过程全部都是耗的眼力和手力。记者看到,杨老只要开始工作,眼睛甚至都不能眨一下,“时间一长眼睛吃不消,也看不清了”。
当事人揭秘修复
4步修复每步都存在“不可逆风险”
修复用“旧纸”与古画用纸几乎同岁
杨老告诉记者,修复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先清洗,揭掉原有背纸,然后补洞(画作上面的破洞),再托画芯、全色、接笔(画作断裂处要用笔衔接),最后才是装裱。而这些高难度的每一环,全凭杨老手上的火候和技艺,没有任何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借助。“一环一环,有条不紊,切忌忙乱,稍有大意,有的就不可逆转。”
“好马配好鞍”,在修复过程中,所用旧纸是一件十分讲究的事,旧纸一定要与《松鸡图》的原画纸相陪衬。这意味着这幅出自唐寅之手的500年古画修复,所用旧纸不仅要有差不多的“年纪”,还有其他方面的严格要求。
杨荣光介绍,修复中使用的旧纸,并不是一般的风化纸或者长龄纸,那些纸也都是来自古画作,“画坏了,没有修复的价值了,已不值钱,但旧纸还是值钱的”,小杨说,通常他们就会将这些古画纸,依据其时间(年代)、实用价值等因素,给出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的价格,买下来收藏。经过多年的收购和积累,现在“翠文斋”内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的“长龄纸”。而每每在修复古画时,父子俩就会逐一比对,结合每一幅画作,选择在色彩、风化程度等与原画作比较吻合的“长龄纸”,进行最终的修复。
“每一幅旧画的修复,所用的‘长龄纸’,应该说都十分的难找,没有长年的积累,肯定无法做到。而修复最后的成功,仅从画纸而言,肯定又是极其匹配的”,小杨说。
画作
简介
《松鸡图》本无名,二老定的名
这幅唐寅画作由厦门78岁的蔡兴楷老先生持有,蔡老曾专程携画到北京,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为唐寅真迹。此画原本无名,《松鸡图》是蔡兴楷和杨志贵两人根据画面内容商定的名字。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明朝著名书画家。
一般中国古代画作首先是把画画在一层宣纸上(这是画芯),然后再托上一层纸,最后再复上两层,装裱。修复古画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操作”。
据杨荣光先生介绍,唐寅《松鸡图》这次的修复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
●1、清洗
去除灰尘等,同时揭掉原来的背纸,包括画作背后复上的两层和托画芯的一层,只留下宣纸层。
○2、补洞
用旧纸从背面补好宣纸上由于长年累月风化等原因出现的破洞。
○3、托画芯、全色、接笔
从画背后用旧纸重新托起画芯,然后从正面补上缺失的颜色(这块工作量比较大),一些小的画笔残缺的地方需要补上几笔,把画作断裂的部分接起来。(原则上接笔只对残缺的小细节,如树枝、花瓣进行接笔,要是一幅名家画作缺失的画面比较大,就索性不补。)
○4、再装裱
复上两层纸,对画进行重新装饰,恢复原样。
宋学伟 整理
●正在进行 ○后续步骤
修复背后的故事
本报一篇报道“牵线”促成修复
这幅由厦门蔡兴楷老先生持有的名画的修复和扬子晚报还有一段小故事。杨老告诉记者,还是在2012年五六月份,他接到了厦门蔡老先生的电话,对方在核实自己就是杨志贵后,高兴地连声说“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蔡老家中藏有的这幅唐寅印鉴画作令老人家很是烦心,由于年代久远几经转折,此画已是纸张酥脆、画面残破,如不加以修复,恐再难传世。因心存修复之意,蔡老就开始在网上搜索书画修复高手,巧合的是,很快就看到了扬子晚报2010年12月27日有关杨志贵的大幅报道。但由于本报文中没有杨老的联系方法,仅提到杨老是镇江博物馆的退休人员,于是他跟镇江博物馆联系问询,这才找到杨老的电话。
随后的三年时间中,两位七旬翁每年都要就此画的修复进行两到三次的商议和洽谈,或电话或书信,蔡老打听最多的就是杨老的“手艺”和诚信度。“古迹重裱,如病延医”,他关心杨老的“手艺”,就像重病患者关心医生的“医技”一样,很好理解。至于诚信,杨老则说:“如果我不诚信,对方就不敢将如此贵重的古画交给我,也就根本不会到镇江来”。
而杨老最为关心的就是藏画的残损度,“如过分残损的,也就没有修复的价值了”。最终,经蔡老描述,杨老感觉有充分的修复把握后,2015年春节期间,两人商定“五一”送画到镇江。“五一”当天,在儿子的陪同下,蔡老赶赴三千里外的镇江,《松鸡图》修复也由此进入实质阶段。
你有机会看到这场不寻常的古画修复
央视摄制组现场拍摄,年底播出
昨天记者注意到,央视和安徽卫视联手打造的《中国文房四宝》纪录片摄制组派驻了多人到“翠文斋”采摄《松鸡图》修复。
郑荣是《中国文房四宝》纪录片摄制组现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一纪录片由央视9套和安徽卫视合办,此次他们将分两期,拍摄杨老修复《松鸡图》的全过程。3月份,节目组在全国搜寻“书画郎中”,最后也是看到本报的报道后,锁定了杨志贵,随后就在等一幅名画的出现,唐寅的《松鸡图》无疑再合适不过。
“杨老也是这一系列纪录片中,全国装裱的唯一人选”,郑荣说,这一纪录片,年底将在央视和安徽卫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