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调解室 调出大和谐
调解员进村入户,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本报记者付强摄
10月30日,江西96人被评定为第一批一级人民调解员,樟树市刘公庙镇调解员卢桂儿位列其中。履职21年,卢桂儿成功调解1256起纠纷。这组简单的数字背后,有着1256个不简单的民生故事,凝结了卢桂儿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如今,他摸索出来的“六个调解工作法”正在全镇乃至樟树市推广,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年调处306件群众急难愁盼事
10月28日下午,樟树市刘公庙镇“老卢调解工作室”内座无虚席,一起学生校内碰撞磕掉门牙的纠纷正在调解中。不到一个小时,卢桂儿释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了个别情绪激动的家长,各方相互致歉握手言和,校方也表示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这起纠纷得到化解。
据统计,多年来,卢桂儿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近千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当事人履行率100%。卢桂儿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2018年5月,该镇依托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立了“老卢调解工作室”,打造基层调解组织前置窗口、为民解忧平台。工作室设置一名书记员,选聘5名特邀调解员,其中有老村支书、老校长、老卫生院长、老村长,他们威望高、口碑好,对当地人际关系、地理环境、村情地貌比较熟悉。
每到农忙时节,“老卢调解工作室”设立“流动调解室”,调解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动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化解。今年5月18日,13户农户反映种植的农作物出现枯黄、部分绝收的问题。调解室工作人员调查后了解到,这与种粮大户黄某用无人机喷施灭草农药有关。经调解,黄某按每亩300元的标准赔偿受损农户。记者了解到,调解室成立4年来,成功调解306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创新工作法培养接班人
在调处民事纠纷过程中,卢桂儿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制度层面,摸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调解工作方法。
多方联动调解法、责任划分调解法、单独谈心调解法、人情感化调解法、冷却处理调解法、多人互换调解法等6个调解工作法,便是卢桂儿调解成功的“心法秘诀”。卢桂儿告诉记者,在民事纠纷调解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调解的策略、方法、技巧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调解的成败。因此,在坚持依法调解的原则下,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调解过程中,还要根据当事人的信息反馈,不断作出调整,改进调解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刘公庙镇党委书记刘洋介绍,在卢桂儿的“传帮带”下,该镇精心培养了50名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村级调解工作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各村、组,形成了一张覆盖全镇的“大调解”网络,成为平安乡镇、和谐乡镇的建设守护者。
本报记者 付 强 实习生 付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