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河:白酒“禁供”清除“特权”最关键

05.12.2013  11:1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切实保障白酒质量安全。(12月4日人民日报)

  在白酒经营行业上,本来是普通的几十元一斤的酒,装进贴上特供、专供、接待用酒的酒瓶里,打着“军队”、“武警”、“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旗号,一旦流入市场上能卖到几千元,利润翻百倍。就像魔术师的魔杖,能点石成金,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假货也能变成正宗货,赚得盆满钵满。而一些部门、单位成了“特供”、“专供”的重灾区。实质上,白酒消费“特供”实际上是特权在起作用。

  特供是特权的化身。“特供产品”已经成为权力的化身,基层检查、接待上级、请客送礼,能充分体现“自己享用有面子,请客送礼有底气,消费接待有档次”。特权显现达官显贵,就要享用的不同与民的美酒佳肴、久而久之,加上一些人对权力的崇拜已经根深蒂固,促使“特供”便应运而生,是否只有“特供”才能更好地证明“特权”的特殊与尊贵。没有“特供、专供”,似乎就没有了“特权”,失去了命根子。所以特权自然而然就成了“特供、专供”万能通行证。

  特权为特供制假提供滋生土壤。专供特供基本为假冒伪劣产品,借国家之名以次充好。从酒到茶叶、饮料、香烟。特供制假的背后,受巨额经济利益驱动,使大多有实权的特权部门、特权人物利用职务、工作之便入股、参股加入其中成为其保护伞,为啥会有“**农村信用社监制”而代替质检部门的社会怪现象。

  特供为特权炫耀腐败,远离民心。国家工商总局从2004年就开始多次发布整治特供、专供的禁令,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开展集中整治,但并没有改变“专供”、“特供”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的事实。“特供”、“专供”的假冒产品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其背后的巨额经济利益有关,人们看重的不是“特供”产品本身,追逐“特供”产品背后所代表的权势地位。

  “特供”、“专供”现象的存在,不仅会损害政府形象、单位、部门利益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会远离民心。如果特权不除,“特供、专供”商品就难以严厉禁止,就会死灰复燃,继续流入市场,继续滋生腐败。今天,食药监总局要求不准生产标注“特供”字样白酒,显然是给白酒生产经营行业下的“禁供”限令,但根本上要打击制假售假窝点,摒弃“特供”和“专供”系列产品,真正把各种商品由“特供”、“专供”变成普供,打击“特供”、“专用”商品的同时,更要约束权力,让“特供”商品没有生存市场。最终彻底清除特权并与特供一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