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说风尚:张恨水、张资平曾是销量的保证
如今我们看书,题材千奇百怪无所不包,每年还有各种畅销书排行榜,各种名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提供各种选择。百年前,人们都看些什么书?最近,有媒体报道,在民国由林语堂主编的杂志《论语》里,刊登过一幅漫画,借当时热销的书讽刺时人的阅读理念和阅读习惯。漫画里,不但有养生书、还有各种语言学习类的书籍,想想现在书店里的书籍情况,这穿越时间的相似感还真是让人哑然失笑。
那么问题来了,更早以前,国人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呢?
二十年代文青最爱张资平
有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学者表示,20世纪早期,最受大众欢迎的是通俗小说,尤其“新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这一派的代表作家徐枕亚、张恨水、张资平,那名字就是小说销量的保证。要想得知当时的销量,最直接的数据就是印刷版次数和印刷数量。有统计,徐枕亚的《玉梨魂》先后再版超过三十次、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也数十次再版。
当时不少报刊都连载小说,只要刊登有张恨水这些人的小说,那绝对不愁销量。这里面最红的作家,是张资平。张资平早期的小说都是恋爱小说,里面也都是三角甚至四角的恋爱关系,对当时的读者来说,无疑有解放个性的吸引力在里面。所以张资平的小说一经发表,一年数版,印刷上万册是平常的景象。以四人感情纠葛为题材的小说《飞絮》为例,5年内印刷了12版。当时的文学男青年、女青年最爱看的就是这类恋爱小说,张资平走进学校,都是拿着他的书求见面、求签名的狂热读者,用时髦的话说,张资平绝对算那个年代风靡一时的“男神”。
张资平在上海建了一栋精致别墅,这靠的就是写小说的稿费。不过他后期的作品落入俗套,越写越滥,以及其他一些情况,就不在这里讨论。那个时代,尽管鲁迅在作品的高度上得到认可,但从普罗大众的接受度来讲,还是通俗小说更为普及一些。
这一时期,短篇小说作家最红的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都很受青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那时,长篇小说的销量看张资平,短篇小说就是郁达夫了。当时如果有报纸想要迅速增加发行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刊载这二人的作品,有其一即可,若二者皆有,估计瞬间就能被卖光。
三四十年代茅盾受追捧
进入上世纪20年末,张资平等人为代表的通俗文学逐渐退潮,而左翼联盟作家一度受到政治上的排挤,作品本身也因为口号式的风格,不被大众喜欢。相对平和写实的巴金、茅盾、老舍等人的作品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并在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引入注目。巴金写于40年代的《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钱钟书的《围城》销量都很不错,而这里面,最受欢迎的作家要数茅盾。这些作家所写的关注现实,又具有艺术力量的作品得到普通读者的追捧。
而受到现在不少女读者追捧的,将金钱对人性的锈蚀和对人性深度剖析的张爱玲,当时在“孤岛”时期的上海地区销量很火,但也只是当时的一时之风光。而去年被挖出来的萧红,《呼兰河传》当时不过印刷几千册,也就是一般的水平。
但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以后,在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小说作品里,工农兵形象在解放区的文学作品里,一改底层受苦的形象,成为主角。(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