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遭遇“成长烦恼”
有声有色开展“支农”、“支小”业务,却发现资金不够用;想“长大”却面临政策设限,无法吸收存款
8月6日,全省200余家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齐聚南昌,对上半年工作进行回顾。在谈到各地小贷公司资金供不应求的现状时,很多负责人不约而同提及小贷公司今后如何“长大”的问题。
只贷不存、资金短缺,是束缚小贷公司发展的最大难题。扩大融资来源,成为小贷公司的首要需求。在政策允许小贷公司改制成村镇银行和民营资本设立民营银行的大背景下,江西省不少小贷公司负责人正思量着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是坚持把“小”的特色做下去,还是“长大”成银行?
草根金融直喊“渴”
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始于2009年,经过近6年的发展,各地小贷公司的机构数量、资本实力和贷款规模都有了较快增长,为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小额贷款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有222家小贷公司开业,列全国21位;注册资本总额244亿元,列全国12位;单体注册资本达1.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近13万笔,总额1400余亿元。
省小额贷款行业协会会长邓保国告诉记者,在看似一片大好的资金放贷形势后面,各地小贷公司都面临资金后劲不足的压力。小贷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只能贷款,不能吸收存款,也不能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拆借。其资金来源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可供江西省小贷公司放贷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金的1.5倍。
“钱不够放,这是普遍现象,我们一直在压缩贷款周期。”分宜县湘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楚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将有限的资金用好,该小贷公司将放贷范围尽量控制在“三农”领域,每笔放贷金额控制在30万至50万元之间。
银行“牌照”不好拿
发展成能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以获取更多资金,是众多小贷公司的期待。随着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的出台,这个期待变成了一个现实选择。
干着银行的活,却享受不到银行的待遇,这是很多小贷公司经营者心中的遗憾。“有些银行认为小贷公司是在抢生意,事实上,很多银行在放贷时看不上尚未成熟的小微企业,小贷公司刚好弥补了这个市场的空白。可以说,小贷公司与银行是一种相互补充而非相互竞争的关系。”欧阳楚江说,在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被定位为普通工商企业的小贷公司,渴望得到与金融机构同等的待遇。
经营数年后,小贷公司的经营者们发现公司逐渐陷入尴尬:小贷公司发挥“小”的特色,有声有色地开展“支农”、“支小”的业务,却发现资金不够用,但面临政策设限,无法吸收存款,想“长大”又无能为力。在此情形下,众多小贷公司开始琢磨改制成村镇银行。
然而,经过咨询,他们发现银行的“牌照”并不好拿。按照要求,小贷公司若要改制成村镇银行,必须满足“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超过10%”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条件。“如果真的改制成功,那以后掌握话语权的是作为发起人的银行,这等于让我们主动把自家孩子拱手送人。”欧阳楚江说出了小贷公司经营者的担忧。
前行之路盼“甘霖”
经过前些年较为快速的增长,江西省小贷公司数量在近一两年的增长趋于平缓。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认为,一方面是准入门槛在逐步抬高;另一方面则是小贷公司的发展前景存在较大变数,让投资者举棋不定。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博能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人博能集团,联合正邦集团作为共同主发起人,准备组建民营银行,注册资金为16亿元。筹建中的这家民营银行发起人包括19家法人企业和4个自然人,目前,相关材料正在向上报送。如果获批,这将是江西省首家民营银行。
博能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王令室告诉记者,成立民营银行虽然摆脱了发起人必须是金融机构的桎梏,但一般需要大集团“联合作战”,这种模式在小贷公司中较难复制推广。另外,他也不赞成小贷公司急着改制成村镇银行:“现在各类性质的银行这么多,很难期待储户把大额资金存入新成立的村镇银行。”
小贷公司以后的路怎么走?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认为,小贷公司与银行市场互补的角色不宜改变,小贷公司还不具备银行充足的人才储备和科学的管理结构。截至目前,全国也很少有小贷公司改制成村镇银行。但是,相关方面应在鼓励小贷公司发展上多些支持,如给予更优惠的财税政策和融资政策。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省金融办已经选择部分小贷公司开展试点,允许两地试点公司从金融机构融资,也可在小贷公司之间进行资金拆借。
江西日报记者 张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