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平小道”到民族复兴大道——写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
1969年10月,秋风萧瑟。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迎来一位特殊工人——被当作中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打倒的邓小平。此后三年多时间,邓小平一直在这家工厂劳动。 >>专题: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为了方便邓小平上下班,工友们在他的住处和工厂之间,用煤渣铺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后来被亲切地称为“小平小道”。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徜徉在“小平小道”上,重温伟人当年在这里的思考,人们感慨良多、思绪万千!这条当年邓小平同志每日踱步和思考的小路,既连接着过去,又联系着当今,更预示着未来。过去的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现在的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图为一位游客在“小平小道”景区参观,当年邓小平就是在这条小道上踱度的。新华社记者 陈春园/摄
在小平小道陈列馆的背景墙上,是邓小平的女儿毛毛1984年8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是作为邓小平的生日礼物送给他的,因为这天正好是邓小平80寿辰,小平同志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亲自在报纸上签下了六个字,“看了,写的真实”。新华社记者 陈春园/摄
这是一条穿越历史与现实的道路,充满了梦想和呐喊、曲折和探索、挫折与奋斗。
追忆往昔,在距“小平小道”不远处,南昌八一起义的枪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瑞金城里冉冉升起的红旗,传递着中国人民灵魂深处的呼喊:砸碎贫穷、落后、压迫与奴役的锁链。
还看今朝,从“小平小道”上的深邃思考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历经思想解放和体制机制变革,换来数十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直至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展望未来,华夏大地正迎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剑指旧体制顽瘴痼疾和利益固化藩篱,承载“两个百年”的伟大梦想,向市场化、法制化、现代化国家奋力前行。
这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引水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可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攻坚战。因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容易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1971年,南昌市新建县。民生凋敝,田园荒芜。一天,踱步田间的邓小平看见一位农妇正在地里收萝卜,上前关切地问:“萝卜能拿到市场上卖钱吗?”农妇回答说:“种萝卜都要偷偷摸摸,当心被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哪还能到市场上去卖!”听罢,邓小平思忖良久,喃喃自语:“以后总可以到市场上去卖的!”
谈资色变,谈钱色变,谈市场色变,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中国改革正是从放开市场开始。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场,中国的市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酝育成长。尽管如此,对于市场政治属性的担忧,一直禁锢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市场曾经似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1992年1月,春回大地。邓小平在南巡时对姓“资”姓“社”这一羁绊中国发展的“历史性难题”给出了全新答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在经历了一次次“计划”与“市场”的“悲欢离合”后,市场经济终于正式写入党的文件,进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从“计划经济”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直到“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既见证了思想解放的进程,也是对生产力的一次又一次“松绑”。
2012年12月8日,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特殊日子。习近平“南巡”广东,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他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在拉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代表党中央进一步宣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可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攻坚战。因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容易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中国改革的航船依然坚定地驶向了深水区,打响了“市场化”的攻坚战。
2013年6月,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最高飙升至30%,市场弥漫“钱荒”之忧。面对这种忧虑,央行咬紧牙关不“放水”。这似乎要向人们传递一个重要的测试信号。测试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测试利率市场化的水深究竟几何。显然,中国市场化最关键的领域——利率市场化的帷幕正在悄然拉开。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激发市场无限活力。
国企积极探索各种改革路径,在薪酬体制、产权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垄断性央企中有序展开;资源价格逐步放开,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行阶梯电价,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城乡二元结构破题,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城乡建设用地挂牌交易;金融行业“坚冰”突破,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市场主体激活,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创业热情瞬时迸发……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既是解放思想的新坐标,也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其主旨就是要斩断种种旧体制的羁绊,让市场主体踊跃登场,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出海记:直挂云帆济沧海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世界上所有发达经济体都是对外开放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而把本国乃至全球的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最高效地整合起来为我所用。
1969年至1972年,邓小平在“小平小道”经历了他一生中“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工友的孩子因为摔烂一块豆腐被责骂,邻居家里没钱买小收音机……耳濡目染的一件件身边小事,深深刺痛了邓小平。他在这里留下了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思考。
再次复出后,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定要发展生产力。与此同时,他强调要发展生产力,关起门来是不行的,必须对外开放。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乘坐“风一样”快的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深感中国与世界的落差。他说:“我们现在需要跑。”
此后,邓小平果断地提出,中国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再不改革开放就要被开除“球籍”了。
正是怀着可能被开除“球籍”的强烈危机意识,邓小平大笔一挥,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始书写“春天的故事”。
1979年7月,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5月,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试办经济特区;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2001年11月1,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世界上所有发达经济体都是对外开放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而把本国乃至全球的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最高效地整合起来为我所用。
由于从明清开始闭关锁国,加之落后国家对“经济殖民主义”的担忧,直到1978年,中国对外的大门一直关闭着。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果敢地敞开了国门。
201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同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他又一次在重大外交场合阐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大国风范打开国门,敞开胸襟,广纳百川,扬帆出海。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将中西方文明联系在了一起。如今,习近平提出的新的战略构想正在世界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美国一位记者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和家人在一年内不使用“中国制造”。最后她得出的结论是:“原本想让中国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但后来才明白,中国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美国人想找到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简直难如登天。”
今天,中国正以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的体量、发展速度世界领先的步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赢得了世界尊重,收获了更多自信。从中俄、中美大国领袖会面,到中英、中法、中德合作,从编织中非梦想到中拉全面合作……
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加强经济合作共赢,传递和平发展理念,是中国号巨轮“出海”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中国继续推进深化开放战略:与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中澳、中日韩等自贸区谈判,推动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高铁合同大单不断……中国品牌走出国门,中国高铁延伸世界,中国元素融入全球。
2014年7月17日,一条重磅消息传遍全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总部设在上海。这凸显中国新兴大国地位,昭示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从列强瓜分、任人宰割,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非凡道路,令世人刮目相看。
开放的中国,承载世纪梦想,担当世界责任。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出境游超过4亿人次。深度和广度空前的开放,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
驯虎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它一方面要求必须有调整各种行为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求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崇高权威,市场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2014年,辽宁省锦州市一则通报引发舆论热议,该市一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光跑手续就涉及39个单位,共加盖了133个公章,历经8个月仍没有完成;2013年6月,广州市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曹志伟把他绘制的一幅4米多长的“万里审批图”直接寄到了北京……
一个个大红公章背后,涉及的是部门利益,凸现的是“权力”和“市场”这一挥不去、绕不开的市场经济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深刻认识到,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权力的边界,斩断非法伸向市场的“闲不住的手”,把权力这只“老虎”关进制度的笼子。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营造“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环境。
新一届政府着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分批次取消和下放数百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把市场能办的交还给市场,使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经济活动。
诚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评说,“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减负松绑,这些举措意在激活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提供内生动力”。
2013年9月29日,中国改革开放又添靓丽一笔——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被外媒称为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试验场”和新策略“探路石”。上海自贸区的一个标志性举措便是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清单之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
负面清单作为市场管理的手段,从自贸区出发,这一管理模式将延伸到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将远远超过纯经济范畴。
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有机结合,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划定明确边界,将从根本上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而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2013年以来的这场反腐风暴,席卷中国,惊诧世界。
2014年7月29日,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这是建国以来中纪委查处的最高级别官员。
盘点众多腐败案件,贪污腐化、受贿卖官、权力寻租、内幕交易、利益输送……一桩桩、一件件,几乎都是涉及权钱交易,其损害的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国家人民的财产,更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运行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腐就是一场对权力进行约束的改革。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其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邓小平思想的视野已经转向法制社会。
1979年月6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吃够了动乱的苦头。”
与改革开放相伴随的是,30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探索加强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保驾护航。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目标写入宪法;颁布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确立了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开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立法工作,陆续实行了合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担保法在内的各种法律制度……
2014年月7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从治国方略的高度阐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它一方面要求必须有调整各种行为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求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崇高权威,市场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既不“越位”,更不“缺位”;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政府自然回归本位,集中在公共服务属性的关键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014年10月,中央将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盘点十八大以来的各种举措,无论是精简机构、简政放权,还是强力反腐、规范权力,都是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依法治国。
万众期待,一个自由公平、法治严明、风清气正的市场经济社会生态,正渐行渐近!(记者 余孝忠 高鹤君 陈建华 陈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