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基教“刮骨疗伤” 把课堂还给学生
“百度”上课堂,老师的权威没了
“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谁能介绍一下西双版纳的特点?”老师站在讲台下面,她身后的白板上打出的是掩映在高大棕榈树下的傣家竹楼。
教室里的学生分成了十来个小组,三四个同学一组面对面,拼起来的课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我们小组查了许多西双版纳特有的植物,现在放给大家看。”一位同学站起来向大家介绍,另一位同学用鼠标控制着图片的展示速度,老师则通过控制键把他们的PPT连接并放大到白板上。
气生根、大板根、绞杀植物、棕榈科的各类品种,一张张图片,也在其他小组的电脑屏幕上依次出现。
这是山西晋中太谷县阳邑中学——一个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乡镇中学——初中二年级一堂普通的语文课。阳邑中学加入了山西的“组组通”工程,初二、初三两个年级7个班,每个小组一台电脑。
“有一次开完推动大会,我们就在会场外面的楼梯口,截住张卓玉副厅长,要求也参与到这项工程里。”作为一名普通乡镇中学校长,时任阳邑中学校长的杨兆一此举可谓大胆:“我们看到了其他学校课堂改革的效果,也想做。”
从2009年高中课改开始,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形成了以问题解决、小组学习、课堂展示为核心的学生自主课堂。老师提前发给学生“学案”,学生自学,课堂主要是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自主讲解、老师引导讨论并答疑。
这一变革从高中慢慢影响到初中和小学。在推进中,一些问题逐步出现,比如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资源不足,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深度和广度不够等。向网络要资源的“组组通”由此提出。
“学生现在课上课下可以随时使用电脑查资料,经常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点开搜索页,‘百度’问题。这对老师的要求高了。”杨兆一现在已经是太谷县教育局副局长,他觉得在网络时代,老师的课堂权威没了,与学生同时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结果与杨兆一的初衷高度相符。
“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学生厌学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几乎没了。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为了准备课上的展示,他们下课时在网上查资料,回家也找电脑准备,怕在课上给自己的小组丢分。”现任校长秦安东说,考试成绩既给了他们回报,也给了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
阳邑中学初三学生参与“组组通”只有一年时间,今年中考在整个太谷县农村地区初中校里面,平均成绩名列前茅。
“组组通”的网络平台不是一个单纯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技术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在上面查找、提前存储与课程有关的各种资料、图片,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能完整记录下来。
为什么不利用网上现有资源?山西省教科院高中课程中心肖增英主任认为:“我们发现很多大城市的名校建立的网校还是主要服务于老师‘教’,而不是面向学生的‘学’,所以我们是把课件集中,把知识碎片化后再整体化,提供给学生,省去他们的大海捞针。”
学生自主从课堂走向校园自我管理
整个下午全校静悄悄,学生们都在看书写作业,或者与旁边同学低声交流,老师在教室里走动,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在每天上午的上课时间,无论是语文、数学、物理还是英语、化学,课堂的主角都是学生,老师引导学生们展示预习阶段的成果,并展开讨论。这是太原城区北部尖草坪一中的课堂面貌。
这被概括为“1+1”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即老师先给学生下发学案,让学生先自学、小组讨论,全部课程分为“自主课+展示课”,并严格规定在自主课上,学生充分自主,禁止教师讲课。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才有探究,才有合作。我之前在课改校看到了学生们人人争做主角、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精彩。”卢文青校长被打动了,派出老师到各校学习,让大家共同被震撼,校长一个人的愿望,变成了全体老师的愿望,“1+1”课堂于2011年在尖草坪这所郊区高中校正式实施。
一年之后,效果显现。2012年,这所学校高考上线人数首次突破300人;2013年高考二本上线率比前一年又增加了88人,二本上线率达85%,一本达50%。尖草坪一中,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前来取经的不断增多。
在山西,课改早已走出“改即成绩下降”的怪圈,取而代之的是,真正参与课改,把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变为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校,中考高考成绩一路向上。
尖草坪一中的“师傅”是山西新绛中学。这所一直坚持“只上半天课”的学校,从2009年开始,高考上线率以每年10%的速度一路上升,2011年的高考二本上线率一下子提升了30%,2012年和2013年持续上升。成绩提高的核心原因就是从2008年开始,山西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改,新绛中学在全校大规模推进教改,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问题解决式课堂。学生分成小组,上课前经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完成老师提供的“学案”,老师在第二天的课上只是答疑,引导讨论。
新绛中学成为山西课改的排头兵,全国各地的学校前来参观,新的课堂模式被更多的学校所采纳,以县一中为主的一批学校试图打破原有的教学格局。
泽州一中提出“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提出以学为主,学导同行,让学生成为黑板前的主角。另外,给学校“正名”,将教务处改为学务处,教室改为学室。太谷二中提出“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上党地区课改领头羊是平顺中学,推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教学理念,学生以自学为主,课上是小组交流和展示,2009年高考上线人数是前一年两倍,2010年上线人数是课改前的4倍,2012年高考排名跃上长治市县区中学的前几名。
成绩只是这些学校的收获之一。很多学校,学生自主已经从课堂走向了校园自我管理。
自推行“1+1”问题解决课堂改革以来,卢文青校长就在思考能否将体育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交给学生去做。2012年,学校在大量征集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运动会项目,面向班级和社团招标,竞标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从总指挥到普通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担任。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裁判、宣传、保卫、器械全部由学生负责实施,甚至还有学生拉来了赞助。
结果让人意想不到:各种项目裁判准确,安保工作全面周到,比赛场地秩序井然。
“学生考虑周到,比老师组织的好。”卢文青认为,这是学生从高效自主学习中体悟和学习到的,在“做事情”过程中需要“问题解决”,而在学校“做事情”,可以逐步上升到民主参与管理。
由此,卢文青正在设想“大自主”:打破现有的课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让电脑从“组组通”成为“人人通”,这样学习资源会从平面走向立体,把课堂和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大自主”已经有所动作。泽州一中已经开始实施“大走班”,一个老师同时带三个班上课,每个班只能讲10分钟,这样让老师只能答疑、引导,不能多讲。另外,在展示课上,学生小组班级之间互换,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下,充分竞争、思考、碰撞,在自主学习时,也更自律自觉。
吕梁地区的交口一中,甚至做了一次实验,给学生3天时间完全自我管理,不仅课下自学、课上讨论展示全部由学生自己主导,课间操、各种卫生、纪律检查评比,都由学生完成。3天下来,整个学校的运行,一切按部就班。
教师不再只关注教,更关注学
“现在上课比以前要累,上课前要与同事讨论编写学案,设计讨论话题,上课时还要紧紧跟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展示。”在上完高一年级语文课《荷塘月色》后,尖草坪一中的白香莲老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谈了自己课改前后的不同。
学校同事之间的研讨、做公开课、与来访同行交流、到外地学校参观学习,这所学校的教师频繁地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一开始,他们只是被卢文青校长“拉着、推着”进来,而现在,都是积极主动热情参与。
“课改校教师的教研活动非常活跃,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师由过去垄断课堂,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再只关注教,而是更关注学,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从学生出发去思考和设计。”肖增英近几年一直在主导、研究山西各地出现的课堂新模式,他认为教师也从过去工作相对独立,变成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学案的编写和制作要与同事讨论,课堂的整体完成要与学生沟通合作。
针对这些新变化,山西省教育厅也在不断改变推进。从2008年开始,山西全省的教师就学生自主课堂进行各种研讨,举办了多次校长论坛,让校长们充分交流、争论。
“校长们经常会特别激烈地争论,他们在一线,对课改的理解非常透彻。”肖增英经常用“可爱”来形容这些校长,“他们特别有激情。”
山西全省100多个县中,目前已有30多个县整体进入改革阶段;300多所高中校中,100多所参与课堂改革;2000多所初中校,有三分之一参与改革。
不过在参与课堂改革的学校中,依旧是以县中为主,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名校,主动改革的还是少数。
肖增英了解到,现在这些老牌名校也有了危机感,相对现在改革校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学习者,他们显然受到了冷落。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