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档会所收缩明显 部分转入“地下”经营
中新社太原1月17日电 题:山西高档会所收缩明显 部分转入“地下”经营
作者 李新锁
2012年末,中共提出“八项规定”,强力要求党政机关、官员厉行节约、反对奢靡之风。如今,“八项规定”执行一年有余,山西官场作风为之一变,高档、奢侈餐饮消费萎缩,“舌尖上的腐败”初步得以遏制,但亦有部分高档消费转入地下。
2014年1月13日至15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重申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消费问题等。
此间,在山西太原,多数高档消费场所放下身段,面向大众,从酒店名称、菜品、消费价位等方面走向“平民化”。
17日,在山西太原汾河公园南部,一家中、欧式皇家宫廷风格的酒店前车辆密集,内部装饰奢华精致。身处汾河公园内,毗邻公园绿地、池水,食客大多赞赏有加。在酒店设计师的一篇文字说明中,设计师称,“酒店为高档餐饮会馆”,采用中国宫庭红色彩、玉石、铜物料等反映出中式设计风格也是华贵与绚烂的代名词。
2013年5月,酒店试营业期间发出的招聘公告显示,致力于打造太原餐饮市场的“高尖端极品酒店”,人均消费水平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不过,酒店一位负责人表示,迫于形势压力,酒店已改变经营策略,也面向普通公众开放。此外,类似“包间费、最低消费等也已取消”。
2013年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持续推进,山西高端餐饮企业寒风阵阵。山西本土海鲜酒店“东港海逸”改名“包子王”,曾经在太原名噪一时的“天一宫名人会馆”也加入网上团购行列。太原高新区附近一家以“翅参鲍”闻名的酒店,也从门庭若市变得日渐冷落。
2013年8月间,山西省全面开展专项治理“吃喝不正之风”。对此,山西省纪检委相关人士表示,公款吃喝体现了“迎来送往”的封建官场陋习。这种陋习遗毒至今,成为民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之一。
在高压治理之下,高端餐饮纷纷转型,但仍有会馆、山庄隐身公园、闹市,若隐若现。
身处太原繁华街区的另一家会所式酒店——王公馆,其前身是阎锡山手下干将王靖国的故居,属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周边高楼、居民区的包围中,王公馆可谓闹中取静、低调奢华,而这也成为酒店的金字招牌。
酒店的资料显示,王公馆共有12个房间,分别以太原历史上的城门命名。文章描述称,王公馆“比传统的现代,比高雅的生活,比低调的开放”。据曾去消费的食客介绍,此地消费环境、服务不错,“私密、奢华”值得称道,只是服务员逢人就喊“领导”。
在太原西华门街一处高楼背后的巷子里,王公馆酒店大门紧闭,偶有客人出入时才会打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人均消费约三四百元,“另外加收10%的服务费”。不过,这和原先的价位相比,已很“平民”了。
类似的公馆并非个例。在太原繁华步行街柳巷附近,另一处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晋绥铁路银行旧址也曾变身“惠公馆”,后经媒体报道而叫停。2012年,有消息传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和一家餐饮企业合作,利用馆内空闲的西院异地复建一批山西古建筑民居,以此建立会所。对此,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副馆长赵志明予以否认,并说“只是设立山西古民居生活展区”。时至今日,会所并未开业,展区也未开放,而是改成了“山西古民居生活体验馆”。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西院早就修复完毕,已租赁给企业,何时开放并不清楚。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央八项规定”确实对高端餐饮影响巨大,但市场需求仍然存在,部分已转入地下。在太原桃园北路附近,就有一家餐饮企业低调存在,消费者要提前预约、由熟人带路,按响门铃后才能进入“另一片天地”。(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