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中国的音乐不缺数量 只缺质量

27.11.2013  16:11

原标题:崔健:中国的音乐不缺数量 只缺质量

崔健连唱9首歌。 主办方供图

11月23日,恒大星光音乐狂欢节在广州5号停机坪上演,老狼、大张伟、陈楚生等众多极具实力的摇滚、民谣、电子音乐人及金志文、周子琰、孙伯纶和阿普萨萨等新生代一同上场,为广州观众带来一场长达7小时的音乐狂欢。作为压轴登场的崔健更是宝刀不老,“摇滚大叔”一路狂歌,连唱了9首经典歌曲,现场气氛非常火热。演出结束后,崔健接了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虽然刚刚坐了将近20个小时的飞机以及马不停蹄地表演,但崔健依旧耐心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南方日报:您上一张专辑要追溯到2005年,期间虽在演唱会唱过新歌,但新作品的确让歌迷久等了,这8年您似乎并没有完全把精力放在创作上?

崔健:这8年里,我做了点别的东西,做电影、做交响乐。新专辑的歌已经写完了,现在正在做收尾,估计明年年初会推出。

有时候没有激情的时候就先休息一会儿,做点别的有激情的事儿。我自己更像一个爵士音乐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流行歌手的运作方式。现在,唱片工业好像已经不再需要唱片了,所有和我合作过的唱片公司都死掉了。现在中国乐坛最缺乏的是真正的互动、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东西,去哪都没有发言权。中国的音乐不缺数量,只缺质量。

南方日报:上一次在广州做大型的表演还是2003年底的事,整整10年过去,从现场来看您的状态保持得非常好,这一晚都很兴奋,这10年对年轻人的心态和喜好也有过重点研究吗?

崔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就是老了一些,过气了一些,其实我觉得年龄大并不是问题,因为能量是年轻的。就像我今天在现场唱《笼中鸟》一样,这首歌跟台下很多年轻歌迷的年龄一样大,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其实不用关注其他,人体是最自然的,宣泄是一种直接的能量,热情是本能,我们总是误以为我们的文化就是含蓄的,但是我认为人的本性是要释放的。

南方日报:现在的年轻一代里似乎也很难找出特别有影响力的摇滚歌手,年轻人为何不能接班?

崔健:当前的文化现状导致的恐惧造成了创作力的丧失,没有突破恐惧感的创作只能讨好市场,然后把很多人的眼睛都蒙蔽了,就像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时尚,时尚是一种消费,是一种被动的东西。在我眼里真正的时尚是推动所有年轻人热爱自己的生命,能够表现互动的能量,人的热情不是装出来的。就像《笼中鸟》当时写它的时候,中国摇滚乐的疯狂是关不住的,只是暂时在鸟笼子里而已,只有早飞或者晚飞的区别,不会因为关住这只鸟就会死了。

南方日报:今年的电视选秀节目多次打出“摇滚”的噱头,对于这种选秀节目您是否有关注呢?

崔健:选秀节目毕竟是电视节目,不能算音乐节目,电视节目是需要有故事,恰好选秀的即兴性能表现出故事,选秀实际上在利用音乐,真正的音乐和歌迷的互动还是很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质上不是电视节目接受不接受摇滚,而是摇滚宽容不宽容电视,电视太视觉化,没有与音乐节、音乐会匹配的发展。不管怎么看,摇滚乐直面给人的力量通过电视本来就吃亏。

但电视适合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讲故事、讲画面,只要化妆化得好,甚至可以假唱,观众也不会太在意。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发展不平衡,也许将来有一天电视和摇滚乐产生了互动的热情才是良性的,现在才是刚刚开始而已。如果观众主动要求希望有更多互动的参与,这时候摇滚乐在电视上的发展才算是条件成熟了。

南方日报:摇滚直面社会的很多层面,思考是痛苦的,您现在的状态呢?

崔健:你们不用担心我累不累,我做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放松,真不累。可能我的另一方面的生活状态大家看不见,作为音乐人每天做音乐是很幸福的,然后去喝喝酒,跟朋友聊天,去酒吧,开开玩笑,开各种各样的玩笑,很多人都觉得我们都是苦大仇深,满脸都是横眉冷对,实际不是这样,做音乐不是这样的。我做音乐就是放松,你看我今天坐20小时飞机,然后游一小时泳,晚上还演了一个小时,这种事儿经常有的,所以真的不累,但不能单纯的娱乐,这种娱乐就会让人麻木,我见过很多明星,他们脾气非常不好,他们经常发脾气,因为他没有享受他的工作。(记者 周豫)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