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上的微笑:大足石刻造像的微笑如阳光 使心灵明媚

05.11.2015  12:27
原标题:崖壁上的微笑:大足石刻造像的微笑如阳光 使心灵明媚

  原标题:崖壁上的微笑(观天下)

  仰望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我们总是为那些造像温暖的微笑而倾倒。微笑如阳光,刹那间使我们积满尘埃的心灵明媚如春,清澈如溪。

  挪威学者英格维尔特在《宗教史中的笑》中说:笑是一种文化,它超越于语言之上,常常是神性存在的一种特征。在大足石刻中,笑走下了神坛,佛、菩萨、罗汉,不同的神都有了人一样的笑,内敛、坦然、无拘无碍;笑也升上了神坛,笛女、牧童、荷花童子都有了神一样的笑声,率真、清朗、不染纤尘。 这些笑意,已经在这一方坚硬的崖壁上荡漾了千年。笑容里,蕴含着对生命、对灵魂的终极关怀。这是一种充满东方智慧的笑。

  一

  大足北山石刻中的千手观音雕凿于晚唐,她的浅浅一笑,不经意地流露出唐代的雍容华贵。虽然几十只手臂已经被光阴斩断,但她花冠的繁复、璎珞的精美、衣袂的灵动、目光的安详,仍留有盛世的烙印。

  凝视这尊大足石刻的早期作品,我们仿佛回到了强大而自信的唐王朝。这个帝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令人念念不忘的辉煌,它的思想文化,曾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然而,安史之乱的刀光剑影,在这个庞大巨人的腰上狠狠地捅了一个窟窿。百余年后,又一把烽火烧向长安。历史的脚步几度趔趄,唐玄宗避蜀,唐僖宗幸蜀,文明的步伐随之迤逦而来,驻足在巴山蜀水的重重丘陵之中。

  这时,一个名叫韦君靖的地方官吏,组织起一支强大的义军。因武功赫赫,他屡获擢升。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在巴蜀地区纷乱的政局中,为保境安民,韦君靖组织力量在他的辖地——大足龙岗山(又名北山)建永昌寨,并带头在寨内“凿出金仙,现千手眼之威神,具八十种之相好。”就是这一举动,拉开了中国晚期大规模石刻造像的序幕,为石窟艺术史、为中华文明史翻开了光辉的一页。

  就这样,在北方、在黄河流域已经式微的佛教造像,在巴蜀大地、在长江流域异军突起。此后,官吏、士绅、信众、僧人,或主持,或捐资,纷纷加入造像的行列,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几百年间,叮叮当当的雕凿声在大足的山峦间经久回荡,直到南宋末期才渐渐停歇下来。5万余尊造像、10万余字的铭文,如同繁星一般,将中国的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多年,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此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涌现出如此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造像群了。大足石刻,以最强音成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