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省作示范 富裕江西勇争先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铿锵的前进步伐。
举旗心有方向,落棋胸有成竹。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主攻工业、强攻产业,体系化谋划顶层设计,靶向式制定重大政策,不断完善提升产业链链长运行机制,加快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主要指标稳步进位。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4.39767万亿元,进位至全国第12位;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8万亿元,首次进入“万亿元俱乐部”,主要指标增速均居全国第一方阵,我省豪迈跻身全国新兴工业大省行列,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进一步发挥“压舱石”作用。1至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38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实现增长。其中,1至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21690.2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利润总额1402.8亿元,同比增长14.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3.8%,工业投资对全年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7.2%,工业税收对全省税收增收贡献率超80%。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发展的动力之源。工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主力军。以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扩大开放,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畅通产业内外循环,全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省工业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十四五”壮丽征程中,江西已然阔步奋进。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全省掀起新一轮工业强省热潮,各地正以更加超前的思路、更加积极的作为、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工业发展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江西兆驰光电生产车间
南昌
挺起工业脊梁 彰显省会担当
我省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对南昌提出了建设“一枢纽四中心”的要求。南昌市瞄准“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目标定位,全力以赴夯实强省会产业根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攀升至77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860户;百亿企业数量达13户,其中,江铃集团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工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度位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一,连续4年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3729.5亿元。
抓牢数字产业“增量崛起”。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积极布局VR、5G、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梯队,VR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抓牢主导产业“总量突破”。2021年,全市八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227.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177.7亿元增至2021年的1734.5亿元,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28.1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整车近40万辆;航空产业已形成覆盖制造、科研、配套、运营、客改货等领域的通航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首次位居全省第一。抓牢传统产业“存量变革”。扎实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5G+智慧工厂”建设,江铃新能源、华兴针织、泰豪科技等“5G+智慧工厂”项目基本建成。
九江石化PX项目竣工投产
九江
实施产业升级 打造工业重镇
九江市聚焦“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万亿临港产业带”发展定位,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不动摇,实施“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产业升级攻坚战,加快形成具有九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新型工业重镇。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30.3亿元,总量实现十年翻两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工业化率达42.7%,位居一类全省设区市第一。
产业质量取得新提升。2021年,全市上缴工业税收225.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石油化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材料、钢铁有色五大产业营业收入率先达到千亿规模;省级产业集群总数达14个,位居全省首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在全省率先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启动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今年上半年,全市纳入省平台调度的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1个,总投资达2939.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768.5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62.6%,全省排名第三。当前在建重大项目有总投资100亿元的德福科技高档电解铜箔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天赐锂电新材料循环产业园项目等。今年上半年,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成套芳烃生产技术的国家。
格力空调赣州制造基地整装生产线
赣州
构建产业集群 推动工业倍增
近年来,赣州市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聚焦“1+5+N”产业,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协同,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实现营业收入4533.21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达2478户,较2012年净增1589家,总数和净增数均居全省第一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集群聚集效应显现。全市坚持“1+5+N”产业集群发展,2021年,现代家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营收分别突破2200亿元、1000亿元;有色金属产业规上营收达137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上营收达1327亿元,国内多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涌现出一批食品医药龙头企业。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营收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总数达5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5家。融合创新持续发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2.2%,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30.06%;获批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国家级试点示范平台及项目26个;全市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从无到有”。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全市1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产品获批国家绿色设计产品。此外,还获批7个省级绿色园区、17家省级绿色工厂。
国轩高科生产线
宜春
聚力首位推进 开创裂变新局
宜春市紧盯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优化整合10条重点产业链,完善产业“四图五清单”,高规格配备链长,2020年、2021年,宜春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今年上半年,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营收、利润均位居全省第二。
聚力锂电首位产业推进,开创裂变式发展新格局。发挥锂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引进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三个超百亿元项目,带动赣锋锂业、合众新能源等一大批头部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大举投资扩资,全市碳酸锂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负极材料产值位列全国第二。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活动,统筹12.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上规模,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48.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7.5%。聚焦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打造“中国药都”新优势。着力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推动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发展,形成了集种植、生产、流通、研发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据悉,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营收将实现四年翻一番、总量破万亿元,培育形成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大健康)、节能环保、建材家具、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富硒)等六大千亿级产业。
晶科能源智能化生产车间
上饶
坚持工业挂帅 实现跨越发展
上饶市围绕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知名工业城市的目标,坚持“项目为王、工业挂帅”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十百千万”行动。2012年至2021年,上饶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从2007.9亿元增加到5040亿元,年均增长10.8%,总量从全省第六跃升到第三;工业增加值从389.8亿元增至1040.8亿元,年均增长11.5%。2021年,上饶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十个“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之一;连续4年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并在2021年排名全省第一。
坚持招大引强,积蓄工业发展“新动能”。2019年至2021年,全市共引进“5020”项目62个,总数列全省第二位;今年1至6月,全市签约“5020”项目43个,其中,百亿级项目7个,晶科“新倍增”、江铜精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快速高效推进。聚力产业升级,点燃工业发展“强引擎”。构建了以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为主导的“2+4+N”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有色金属产业营收总量2228.3亿元,占全省29.2%;光伏新能源产业今年内有望成为上饶第二个千亿级产业。强化数字赋能,夯实工业发展“主战场”。上线运营全省首个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两化融合示范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关键工序数控化率、ERP普及率排名全省第一。今年1至7月,上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列全省第一;今年1至6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757.4亿元,总量和增速在全省均位列第三。
木林森芯片分选车间
吉安
坚持工业强市 加速工业崛起
吉安市坚持“项目、产业、企业、园区”四位一体推进,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九年保持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2019年,吉安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十个“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之一;今年1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8%、列全省第四;上半年工业固投增幅19.6%、列全省第一。
实体为本,筑牢工业发展支撑。围绕“招、落、建、统”,吉安“双轮驱动”抓项目、“双赛制”推项目、“双培育”强龙头,2019年以来,累计引进“5020”项目81个,尤其是今年新签约百亿项目6个;近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82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达2934亿元;海能实业、满坤科技A股上市,大自然药业纳斯达克上市。产业升级,增强工业发展动能。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1+4”产业倍增发展,加快电子信息“芯、光、屏、板、链、智、网”融合发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研究院、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三驾马车”实体化建设,构建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引领,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支撑,物联网、5G等新兴产业蓄势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36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910亿元、增长25%;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65.31%。
抚州高新区
抚州
强攻产业发展 实现全新跨越
抚州市围绕“打好一个强攻战,实现五个新跨越”主线思路,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营业收入总额稳步提升,实现了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百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7.74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列全省第六位,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00亿元以上。
产业发展规模跃升。今年初,抚州市明确以新能源汽车、有色金属为主的“2+4”产业发展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2+4”六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53.86亿元,同比增长18.0%,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9.3%。龙头牵引不断增强。抚州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2家主板上市企业,特别是比亚迪、深根铜箔等一批大企业的落地,极大拉动了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的增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以来,全市新引进和开工建设“5020”项目30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建工业项目共321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42个。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65个,已开工项目157个,开工率为95%。抚州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东临新区万亩大健康食品产业园等一批主题产业园的建设,极大提升了抚州主导产业发展后劲。
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智能数控中心
萍乡
坚定工业强市 加快转型升级
萍乡市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运行稳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产业转型实现从试点到示范的跨越。2012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6%,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城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先后两次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工业强市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9%,列全省第七位;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5.6%,列全省第四位。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2016年以来,全市钢铁行业实现去产能265万吨,煤炭行业关闭煤矿88个,退出产能545万吨,花炮企业数量缩减至240家以内,退出企业完成率102%,全面改善了产业格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近五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在全市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从2017年的11.7%提高至2021年的34.3%。电子信息产业从零起步,到2021年底突破100亿元、规上企业达86家。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狠抓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全市建成5G基站2045个,企业上云总数达5712家,有近4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萍乡经开区和芦溪工业园区获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29家企业荣获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8家企业荣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赣锋锂业新型锂电池生产项目
新余
坚持工业立市 强攻重点产业
新余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出台系列举措推动工业经济稳健增长,2012年至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19户增至目前的587户。以钢铁和锂电产业为主导,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麻纺产业为重点的“2+4+N”新型产业体系不断巩固。
坚持强攻主导产业。新余市全力主攻钢铁和锂电两大主导产业,出台“支持新钢30条”和“支持锂电30条”,设立10亿元钢链基金、5000万元锂电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力推动钢铁产业稳健增长、锂电产业爆发式倍增。十年来,钢铁产业营业收入从不足400亿元,到跨越千亿元,新钢公司成为全省第二家千亿级企业;锂电产业营业收入从不足20亿元,到今年将突破3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锂盐生产加工基地,锂盐产量占全国1/3以上,赣锋锂业锂盐产能居全球第一位。今年1至6月,钢铁和锂电两大产业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196.7%。坚持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推进“新宜吉合作示范区”“大南昌都市圈”等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协作,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坚持创新驱动。全市现有各类研发创新平台173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4家,新钢、赣锋、赛维、沃格均拥有国字号研发平台,企业研发能力在全省或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江西鑫铂瑞打造的铜箔行业全国首家“5G+智慧工厂”
鹰潭
做优产业生态 打造“四最”基地
鹰潭市瞄准全省万亿元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目标,围绕建设最完整、最先进、最高端、最现代的铜产业基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8亿元,增至2021年的3633亿元,全市规上铜工业营业收入跃上3000亿元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84.2亿元,同比增长19.52%。
突出高位推动,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链长、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高位推动产业发展。紧盯延链补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制定招引正负面清单,引进了投资100亿元的诺德股份超薄锂电铜箔和耀宁科技年产20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目前12家铜产业上市或龙头企业已落户,形成了“八位一体”产业体系和4条完整的产业链及多条细分产业链,产品种类涵盖300多种。注重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动能。大力推行工业创新券政策,组建了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等5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坚持服务为先,焕发产业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出台市级惠企政策14项,集中兑现37.53亿元,惠及企业8.99万家,有效应对了疫情、铜价大幅波动等因素对产业的影响。
“吉祥鸟”AC313A在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
景德镇
着力固本创新 推动提能升级
景德镇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推进工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力招大引强、扶优扶强,着力做实项目、做旺企业、做大产业、做强园区,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积极发展态势。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451户,是2012年292户的1.54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047.72亿元,同比增长27.7%。
推动产业提能升级。围绕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不断强链补链延链,今年1至6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8%。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围绕产业“拓展增量”,以项目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今年上半年,纳入全省平台调度的亿元以上项目374个,总投资额2074.6亿元。实施企业梯次培育。通过梯次培育和重点扶持,助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截至目前,全市主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达6户。昌飞公司、黑猫集团、长虹华意成为百亿企业且入围全省首批领航企业。创新服务保障举措。健全“企业服务日”长效机制,落实纾困政策,打通惠企政策落地,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今年1至7月,累计开展275次企业服务日活动,服务企业388次,收集问题175个,解决问题超过100个。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厂区新貌
赣江新区
工业强基增长 科创引擎赋能
赣江新区紧紧围绕“打造成为全省改革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强大新引擎”这一要求,凝心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近五年,新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0%,增速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
高起点谋篇布局,驱动工业“破局起势”。依托五大省级重点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培育六大优势产业链条,着力构建数字经济引领,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光电信息成为新区首个500亿元以上产业;建成世界前三、亚洲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基地;初步形成种植、加工、制造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条;聚集数字经济规上工业企业60家,产业规模超500亿元。高标准补齐链条,加速产业“聚链成群”。通过“靶向式”招大引强、“链条式”推进项目、“梯次式”培育企业,近五年,新区累计签约补链强链项目1132个,总投资超86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40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余家、种子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4家。高质量推动创新,推动产业“层级跃升”。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布局了以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三驾马车”为引领的24家创新平台,初步形成“3+N”创新发展体系,在创新平台的有效带动下,新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4家,相较新区成立时增长近7倍,打造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7家,相较新区成立时增长近3倍。
(文图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