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诗篇 劳动之声
过去的五年是全省经济大跨越、大发展的五年,也是全省劳动竞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五年。
除举办全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等数十项赛事外,我省还依托园区经济,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
看这组鲜活的数字——2011年以来,平均每年组织约60000家单位开展了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每年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的职工300余万人次。每年开展岗位练兵的单位超过40000家。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职工130万人。提升技术等级的职工达到80万人。
五年来,省总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主题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展开,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激发着广大职工的昂扬斗志。
搭建平台,促推企业发展
2011年以来,除举办全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等数十项赛事外,我省还依托园区经济,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积极探索出非公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新模式。
2011年以来,省总工会与省人保厅、国资委、南昌铁路局、江铜集团等数十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全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铁路职业技能竞赛、奥林匹克铜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省客户满意保安员评比活动等几十项赛事。参赛覆盖行业50余个,涉及车工、钳工、焊工、铣工、计算机程序员、医疗护理、话务服务、家政服务、气象预报、勘察钻探等上百个工种。
2012年,武宁县总工会举办的全县绿色光电行业职工技能比武大赛,来自130多家企业的10000余名工人参加了选拔赛。2014年,共青城市总工会主办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历时一月,劳动竞赛分缝纫工、剪裁工、车工、钢筋工四个工种,共有来自21家非公企业的2300余名职工参赛。
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积极推动非公企业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摆脱以往竞赛活动各自单打独斗的局面,依托各地工业园区,根据产业集聚的特点,针对特定行业和优势工种,组织大批同类型的非公企业开展的集中性技能竞赛活动。
2011年以来,我省平均每年组织约6万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每年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的职工300余万人次,每年开展岗位练兵的企事业单位超过4万家。
锤炼技能,职工建功立业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提升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继续落实《全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开展以企业在岗职工为主体,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技能大培训活动。
各设区市推行校企联合办学等模式,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养,使一大批青年才子成为工业企业的技术骨干。
同时,各地在竞赛活动中注重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提高了职工就业、创业的能力,通过劳动竞赛的选拔和培养,培育了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2011年以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职工130万人,提升技术等级的职工达到80万人,开展“首席员工”、“金牌工人”的企事业单位1.14万个,选树技能带头人1.71万名。
创新创业,掀起发展大潮
不断推动群众性自主创新工作,为职工创新成果提供展示平台。在各类劳动竞赛和安全生产竞赛活动中,引导职工为企业献计出力,提高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实施率、深入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改造”的“五小”活动,促进了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推动了产业升级转型。
大力推广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我省各级工会深入推广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广泛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评比活动中来。
深入开展“我为企业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动员和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各类合理化建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约64万条,提出技术革新10.6万项,发明创造4.01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78万项,获得各项专利0.63万项。
五年来,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广泛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倾力打造技能竞赛、人才激励、技能提升、首席技师和名师带徒四个工作平台;以技能竞赛引导职工学习掌握先进技术、技能,以人才激励、技能提升为职工铺就、打造岗位发展成才 “绿色通道”,以首席技师、名师带徒制度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带动计划,使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成为职工建功立业、一展身手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