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没工作也要做志愿者是更高境界
“做志愿者很有意义,很开心,对身体也好。”这是朱伟君做志愿者十年来的体会。就因为有了这样的体会,下岗的朱伟君自2003年起就开始了专职的志愿者生涯,即便是找不到工作,全家靠着低保过着很拮据的生活,他依然快乐并坚持着。(3月5日 央广网)
靠着低保过着很拮据的生活,但是却还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别人,奉献别人,给别人以方便和安抚,实现自己的志愿梦想,无疑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志愿者。
即便是找不到工作,依然对志愿者工作乐此不疲,完全是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更大的精神价值,寻找到了道德的快乐,也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满足,这也是一种道德智慧。
衣食无忧做志愿者容易,有钱人做志愿者不难,物质和经济很拮据做志愿者难,生活困难还能够坚持做十年之久的志愿者更难,物质很贫穷,但是精神很富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做志愿者很有意义,很开心,对身体也好”,朱伟君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怎么样才能够健康长寿。有两类人才能健康长寿,其一,乐者长寿,朱伟君做志愿者乐在其中,以能够帮助他人感到莫大的满足和快乐,自然心情好;其二,德高者寿,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庄子说,有修养的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管子言:“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荀子也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孔子精辟指出:“大德必得其寿”。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朱伟君用做道德获得健康,也是健康养生的更高境界。
不为贫穷而怨天尤人,不为贫穷而怠乎道,而是以豁达和乐观的道德形态积极面对人生,没工作的朱伟君给我们上了一课。做一个志愿者不难,做一个“贫穷”的志愿者不容易,做一个经久和彻底的志愿者是一种境界,志愿者不问出身和身价,只要能够力所能及,就是好样的。
不管是交通志愿者还是从事公共服务的“蓝天小屋”,都将志愿者的友善、真情和帮扶传递到了路人和游人的心里,也许就是这举手之劳的用心呵护之举,不仅让不少人记住了志愿者的好和恩,知道了助人为乐的道德的美好和实用,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精神化作了人们对城市文明的拥戴和体验,避雨的帐篷,给老人的凳子,成为街市上一道微缩的文明风景,给城市带了互爱的气息和力量,无不彰显了城市有爱的仁义内涵。
喜欢上一个城市,爱上一个城市,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多少刻意制造的吸引力,也不需要煞费苦心的强求,也并非需要刻意地讨好,往往一个细微的美好细节,一句体贴入微的话语,一个善解人意的眼神,一个举手之劳的帮扶,就能够让异乡人获得对这个城市的好感,从而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个城市,以人影响城市,美好温馨的细节就是喜欢一个城市的力量。
志愿者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送去了关爱,暖了人心,滋润了心田,也滋润了每位受助者的人文情怀,浇灌了城市精神的绿色田园,志愿者一次次对方便和帮困的践行和诠释,分明就是滋生城市爱心的源泉,不断温热城市精神的家园,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和谐相处传向远方,志愿者精神用持之以恒的服务温情丈量着城市的爱心奉献,辛苦了自己,方便了路人,将爱发扬光大。
志愿服务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并不在于在大灾大难中积极奉献爱心捐献了钱物,也不在于有力出力,更不再于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摆脱痛苦和无奈,而更重要的在于爱的理念的传播,这种像种子一样播撒的爱,一旦扩散开来,将形成一种人文精神的力量,能凝聚成一种近乎信仰的力量,让文明之花盛大开放。
城市宜居,优美的城市环境,方便的城市交通,有保障的各种保险等等固然很重要,但是,“爱心城市”才是城市宜居的灵魂,有了爱心的宜居城市,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更安全,精神更文明,道德更人道,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宜居内核。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志愿的爱,让珠海更浪漫,让珠海更多了人文内涵,爱自己孩子和老人的人是人,爱别人老人和孩子的人是神,因为有更多的自愿爱心,让城市更充满人文活力。
画家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城市精神,因为志愿服务而显得朝气蓬勃,更因为爱而必然会滋生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