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连政工》:发挥人文因素在国防生培养中的作用
编者按: 海军驻校选培办主任汤天伟在2013年第8期海军政治部主办的《舰连政工》杂志上发表文章《发挥人文因素在国防生培养中的作用》,提出军民融合培养国防生,不仅要在教育理念、培养途径、体制机制等方面融合,更要在感情方面、文化方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文因素在国防生培养中的作用。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教育部和四总部《关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情况和推进工作创新发展意见》指出,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融合发展,将军事人才培养深度融入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当前,军民融合培养国防生,不仅要在教育理念、培养途径、体制机制等方面融合,更要在感情方面、文化方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文因素在国防生培养中的作用。
依托高校拥军爱国的国防情结,是军地双方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一,深厚的国防情结,是把依托培养工作摆上应有位置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始终把国防生培养视为崇高的政治使命,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亲自挂帅的国防生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在国防生培养上形成了“军地一盘棋”的良好格局,巩固了合作基础,增进了合作共识,为国防生培养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深厚的国防情结,是依托高校全力支持依托培养工作的重要支撑。签约以来,东华理工大学围绕培养军地通用专业技术军官这一目标,整合优化力量,打造了一条“高起点选才、高规格培养、高标准要求、高素质毕业”的“四高”人才培养链条。多年来,学校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其中,为了满足海军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就投资上千万元增设海洋测绘专业,订造了专门的“海洋测量实验船”,并建立了国防生水上实习基地。其三,深厚的国防情结,是推动依托培养工作持续发展的持续动力。在国防生培养新形势下,东华理工大学积极学习总部、海军机关指示精神,服从大局,排除干扰,以强烈的合作意愿、一如既往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于海军人才建设。对国防生培养方案进行模块化结构设计,优化国防生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在确保国防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今年,测绘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核心学科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推动了学校国防生培养工作不断发展。
依托高校独特的思想文化、学术文化、校风文化,是国防生培养的沃土家园。其一,忠诚奉献的思想文化有利于铸牢国防生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在国防生培养的过程中,军地双方注重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力弘扬忠诚奉献这一核军工思想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学校核军工文化、驻地红色文化、先进军事文化三类文化资源,唱响爱国奉献“主旋律”,通过意识引领和信仰锻造,铸牢国防生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培养的国防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五四青年红旗团支部等国家级奖励。其二,严谨务实的学术文化有利于夯实国防生履行使命的素质基础。多年来,东华理工大学注重传承严谨务实的核军工学术文化,瞄准海军整体转型建设,调整专业学科布局,培养海军转型急需人才。
2012年,东华理工大学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单位”,借助这一优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拓宽军地联合育人渠道,前移实习锻炼平台,增强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分别依托学校、地方企业和部队为国防生建立了三类专业实习基地,提升专业实习“含军量”。其三,团结奋进的校风文化有利于增强国防生适应部队的任职能力。多年来,军地双方借鉴浓厚团结奋进的核军工校风文化,通过点滴养成和摔打磨砺,培养严明的作风纪律意识,将军人的形象气质、作风纪律、意志品格融入国防生的肌体和心灵;通过扎实开展渡海登岛障碍训练、抗眩晕训练、游泳训练等海军特项训练,加强基本军事技能培训。
军地双方人员对国防生事业的热情,是确保输送合格人才的有力保证。其一,对国防生事业的热情源于对海军人才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当前,海军正处在整体转型建设的关键发展阶段,人才成为决定海军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因素。驻校选培办作为“人才军代表”,注重发挥好军地“纽带”作用,搭建高校与海军的“桥梁”,与依托高校一起不断深化对海军人才培养决策的认同,积极发挥在国防生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地位,推动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发展。驻校选培办工作得到上级肯定,连续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其二,攻坚克难,确保国防生培养质量,需要对国防生事业的饱满热情。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赋予国防生培养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贯彻落实总部、海军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文件政策规定的程序、条件和标准选拔人才。积极探索军地通用专业技术干部的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国防生培养质量效益。其三,推动创新发展,促进高校教育与部队岗位需求衔接,需要对国防生事业的饱满热情。积极探索依托高校与部队联合培养机制,缩小国防生能力素质与任职岗位需求的差距。坚持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国防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国防生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在确保国防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探索军地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军队院校的军政素质培养优势、一线部队的实践平台优势、行业单位的产业优势,提升军地联合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