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改革促非公经济发展

11.01.2016  11:02

久久为功凝聚改革力量  驰而不息激发市场活力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改革促非公经济发展巡礼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硕果累累。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改革统领全局,突破难关,为“十三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一年,各地坚持“放、管、服”结合,更加注重提升改革的质量和实效,更加注重改革各环节的协调推进。在改革东风的吹拂下,数量庞大的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如初春新芽,如雨后万木,显示出蓬勃生机。

      放——欣欣向荣活力释放
  76岁的吉林省长春市中医药大学退休教师常兆生去年4月以专利技术出资的形式成立了公司,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搭上了创业的快车。他说:“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我终于能把自己的发明推向市场了。”
去年,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落实国务院部署,注册资本等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放宽,有力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作为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细胞,非公经济成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甘肃省工商局一年来统筹推进注册资本认缴制,年报公示制度,“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整合清理行政权力301项。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125.39万户,注册资金1.98万亿元;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同比分别增长19.25%和21.24%;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从业人员达306.19万人。2015年9月30日,该局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以来,平均每个工作日发照682份。
去年7月2日,河南省工商局在郑州航空港行政服务中心发放全省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自此,企业可以跨地域办理事务,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查询信息,企业身份标识进入数字化时代。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促使该省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755户,增长速度是改革前的2.2倍。

      管——修剪枝丫规范发展
  准入门槛降低了,市场主体数量井喷了,市场秩序会不会乱?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伊始,社会各界一直没有停止关于“宽进”的发问。改革至今,国家工商总局及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严管”工作紧随“宽进”的脚步跟进到位,市场秩序稳中向好。
“严管”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去年,2598户个人网店在江苏省各级工商部门办理了登记。江苏省工商局试点“政府+知名网络平台+市场主体”的个人网店登记监管模式,实现网上提交材料、数据比对、审查核准、核发执照、亮照公示、自动存档的全程电子化登记。
信用的缺失是制约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严管”的核心在于信用。广东省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对接、信息共享,实现更广泛的监督。去年,该省建立企业信息公示、随机抽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老赖”信息共享交换应用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实现了让违法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湖南省通过工商红盾网、湖南信用网向社会公开  46505条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记录,查询量超过15万人次。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结果被相关部门在各类行政审批和联动执法中广泛运用。

      服——成长壮大根深叶茂
如何帮助新芽抵御市场风险,让其活得好、长得壮,成为参天大树,这一直是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发展的要务。
去年,浙江省工商局全面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通过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精准施策努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难题,着力打造育小、扶小、活小、强小的制度环境。截至目前,全省新增小微企业14.4万户,其中涉及七大产业小微企业2.4万户,科技型小微企业4322户。
四川省工商局指导、帮扶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办公室去年年初启动“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工作,在反复征求省经信委、农业厅、商务厅、金融办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制方案,进一步激发了非公企业的创造活力和巨大潜力。
党建就是生产力。为了让非公企业凝心聚力搞发展,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深抓思想解难题,让党建成为非公企业发展的又一引擎。去年9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昆明高新区青年创客支部委员会揭牌,昆明高新区由此在全省率先对“一址多照”企业实现“两个覆盖”。
送走2015年,迎来2016年,这是一个新的五年的开始,宏伟蓝图正在眼前铺开,改革的步伐正在稳步迈进,但诸多改革仍面临破题。新年伊始,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始了新的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