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18.10.2016  11:38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有基础、有规范、高标准、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机构,使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6月,我市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6月以来,我市民政与卫计、人保等部门加强协作,积极引导鼓励养老机构根据需要完善相关医疗服务功能,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等机构。

  部门联动:

  推进医养结合新发展

  为全面推动医养结合,一方面,我市积极引导鼓励养老机构完善医疗、康复服务功能,新建区中华情老年公寓经批准专门设立老年专科医院,并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床位1800张;在安义县老年公寓引进专业医院入驻,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分别设立南昌绿康老年康复护理院、南昌县永康护理院、南昌市老年颐养中心(护理院)、青云谱区百善养老院(护理院)4家护理机构,设立床位共1600张。

  同时,在我市多家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先后鼓励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三三四医院等5家三级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病医科,开放床位300张,在南昌县向塘铁路医院内设老年公寓。同时,通过南昌信息化养老服务中心与市第一医院合作,为全市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签约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结合。截至目前,全市城区50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的乡镇、90%的村卫生室开展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城乡居民达170万余人,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了坚强的医疗保障。

  因地制宜:

  培育医养结合新模式

  今年,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医养结合这一内容,在全市各县区、医院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工作。

  其中,东湖区民政局、东湖区卫计委等部门携手市第一医院,利用“南昌市居家养老呼叫中心”信息平台,建立了60岁以上老年人的信息数据库。依托数据库信息,定期免费为东湖区8个街道75个社区近3000名的老年人进行体检,并为老年人提供电话健康咨询等及时周到服务。初步建立了医院、民政局和养老机构三者相互协同的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机制。

  南昌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颐养中心与市第三医院结合自身优势,按标准提供有偿医疗护理服务,由市第三医院派遣5名医务人员在颐养中心开展医疗工作,为颐养中心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派驻医师负责每日对颐养中心老人进行医疗查房,派驻护士负责为颐养中心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颐养中心患者开通院内就诊绿色通道。

  市第二医院全面托管高新区艾溪湖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以基本医疗和基本卫生服务为主,为签约群众提供预约服务、双向转诊、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医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老年病、慢病的优势。

  市洪都中医院发挥医院专科优势,开展“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先后为火神庙、状元桥社区、名门世家、红谷世纪花园等社区开展服务7273人次、义诊2239人次、护理技术指导1936人次。同时,该院还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按照优质、优先、优惠、优待的原则,拓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努力为老年人提供热情周到服务。

  担当首位:

  打造医养结合新亮点

  下一步,我市还将通过建立家庭病床制度、强化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建设、加快老年人就医便利服务绿色通道建设、加大基层卫生巡诊服务工作力度、加强医养结合人才建设五大举措,全面开启南昌“医养结合”的新局面。

  一方面,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由基层医疗机构在城乡居民家中设立家庭病床,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和护理,推行、完善居家养老模式,并依托南昌市居民健康卡,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为医养结合,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另一方面,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四优服务”模式(优质服务、优先服务、优惠服务、优待服务),尽早实现8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各县区内的所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争取早日实现基层卫生巡诊服务覆盖80%的街道、乡镇;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70%的街道、乡镇。不仅如此,我市还将全面完善养老专业和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支持我市卫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养老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养老服务方面的人才。

  熊广义 记者 钟宏瑜 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