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干涸几成常态 鄱阳湖会否又续“大湖之死”?
一名渔民从江西都昌县城西码头枯水的鄱阳湖湖底穿行(11月5日摄)。 11月6日14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为8.20米,逼近8米的极枯水位。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羊群在干涸的湖底悠闲地吃草、为保居民用水只能掐断工业供水……这些景象描绘的并不是中国西北某些干旱缺水地区,而是近年来频现“水荒”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畔。今年鄱阳湖枯水期再次大幅提前,几成常态的季节性干涸让湖区周边上百万人遭遇饮水困难。
11月初,九江市庐山区姑塘乡鄱阳湖畔,干涸的湖底开满了紫红色的蓼子花,集聚着许多摄影发烧友和野餐的人们。堤坝上满是来自各地的自驾车,一些越野车开下堤坝,在“草原”上飞驰。
姑塘乡的程文伟9月底就把200多只羊赶到了这片“草原”。在鄱阳湖边放了20多年羊的他告诉记者:“今年湖水退得早,我把羊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放下来吃草。”
今年10月中旬以来,受持续少雨和长江水位降低的共同影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枯水期再次大幅提前。目前,鄱阳湖水位接近极枯水位,一条条“河沟”替代了宽阔的水面,辽阔的草原替代了浩瀚的湖面。
鄱阳湖持续低枯水位的到来,使周边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得窘迫起来。
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等地一批沿湖乡镇水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取水困难甚至是无水可取的情况;沿湖部分农村地区因为地下水位低,饮水井、压水井出水严重不足,不少农户的水井每天出水量仅够1人饮用。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分析,鄱阳湖低枯水位使得洲滩外露,帆蚌、河蚬、螺蛳等底栖动物及植物死亡,最终很可能影响越冬候鸟的食物来源。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4日,鄱阳湖以及周边持续低水位造成江西境内102.22万人饮水困难。而近10年,鄱阳湖已多次出现枯水期延长,周边地区用水困难。2011年鄱阳湖甚至出现汛期大旱,湖底能飙车。
天灾抑或人祸 最大湖泊也喊渴
星子站水位在10米以下意味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但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时间逐步提前,枯水时间不断延长。江西省水文局的统计分析显示,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时间在1956-2002年期间平均为12月1日;在2003-2013年期间平均为10月27日。今年鄱阳湖星子站枯水位出现于10月19日,较之1952—2002年期间平均出现于12月10日,提前了52天。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极端天气增多、湖区用水量增大、上游水库群汛后蓄水等导致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
近年来持续极端气候是鄱阳湖“喊渴”的一大诱因。江西省水文局局长谭国良说,每年冬季鄱阳湖都会出现枯水,但近年来降雨时空分布极端不均的情况突出,雨季雨水偏多,枯季雨水偏少。今年鄱阳湖枯水时间提前与近期降雨异常偏少有关。气象监测资料显示,今年9月以来,江西平均降水量为65.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等专家认为,上游河流大量水电工程兴建,汛后蓄水也是鄱阳湖水来量减少的一大原因。江西省水利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长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水库共29座,防洪库容合计530亿立方米,其汛后集中蓄水运行正值鄱阳湖流域枯季,造成中下游的部分河湖尤其是鄱阳湖低枯水位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等重大变化,对境内水资源的“拉空”作用明显。
有一些专家也认为,周边河流河道下切、水位下降,也使鄱阳湖水出流加快,蓄水量减少;部分河湖的大肆采砂现象加剧湖床和河道下切速度;鄱阳湖整个流域内,河道外用水量大幅增加也是湖水减少的原因。
理顺河湖关系 还湖泊以生命
针对极端天气以及长江上游一系列水工程运行对鄱阳湖造成的不利影响,专家表示,要采取综合性应对措施,理顺河湖关系,让鄱阳湖有生命力,维护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王浩等专家表示,建立完善的河湖综合调度系统,理顺河湖关系。他提出,要建设鄱阳湖与长江上游水工程,鄱阳湖与周边五条河流水工程的联合实时调度平台,有助于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水量、长江流域水库蓄放水次序等问题。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新发认为,可加快现有提水灌溉设施的改造,消除鄱阳湖低水位对城乡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他说要对湖区众多的灌溉进水闸、引水渠等进行改扩建、新建与整治;对环湖区供水工程的提水泵站和供水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同时,几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建议,可采取林业复壮工程,提高江西现有森林质量,提升森林蓄水能力;加强工程性措施的调度力度,比如可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推进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记者郭远明、程迪)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