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说2015年农业发展新蓝图

06.03.2015  23:23
原标题:数据解说2015年农业发展新蓝图

农业机械化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农民合作社坚持种子、技术、生产、服务“四统一”,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鹰南贡米是目前国内大型的现代化粮食仓储加工企业之一。

中共鹰潭市委“一号文件”日前出台,文件提出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赣东都市报记者 严米金 文/图

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日前,中共鹰潭市委出台2015年“一号文件”,文件描绘了2015年农业发展的新蓝图。

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把握新机遇、增添新动力、采取新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并提出了农业工作的具体目标与数据,记者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解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2015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步伐,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鹰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69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建设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整合农田水利、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资金,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12万亩。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72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东川河改造、月湖童家联圩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2万亩。

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蔬菜、果业、茶叶、食用菌、油料、中药材、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八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毛竹、油茶、早熟梨、葡萄、苗木花卉、花生、板栗等七个万亩生产基地。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下大力气引进一批上规模、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和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完成农业招商引资5亿元。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加大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力度。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销售收入达80亿元以上。

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商标名牌和“三品一标”20个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商标名牌和“三品一标”20个。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督制度,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新增家庭农场1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0家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示范引导扶持,加大财政税收扶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社,新增家庭农场1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0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经营面积,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

全市经营性服务组织新增500家以上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风险。加强基层农业公益服务机构建设,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统防统治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农资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功能,力争全市经营性服务组织新增500家以上。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民提供代耕代收、农机维修、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鼓励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林下经济“12233”工程建设,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进农旅合作,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创业平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和各类专业市场,加快培育农村二、三产业,促进更多农村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参与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支持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民合作社,增加投资性收入。充分盘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创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切实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积极实施“阳光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完成 1万名的农民培训任务和100名以上农民大学生招生任务。加强农民外出就业管理服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

力争全年脱贫0.3万人

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加快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雨露计划”培训、村庄整治、产业扶贫到户等重点工程,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力争全年脱贫0.3万人。

抓好187个自然村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推进十强中心镇建设。按照“1+3+10”的城镇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建设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扩权强镇政策,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抓好187个自然村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在中心村建设方面破解难题、积累经验,打造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示范中心村。

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个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为重点,全面启动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将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各级政府公共预算,实行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整合新农村建设、发改、供销、建设等有关部门的涉农资金,统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抓好先行试点的塘湾、罗河、鸿塘、锦江、中童、童家、上清等7个乡镇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正常运行,推进后续试点的潢溪、平定、刘家站、志光、泗沥等5个乡镇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为全市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积累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运行机制,实行日产日清,确保实现集镇、村庄、道路两旁干净整洁、管理有序的基本目标。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水库水质污染整治和资源化利用,全面完成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个;确保中小型水库水质达Ⅲ类标准,力争中型水库和列入饮用水源的小型水库水质达Ⅱ类标准。

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8%

努力提升森林质量。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稳步推进营造林工程、森林抚育工程、风景林建设工程、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62万亩、森林抚育11.3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8%。加快推进信江国家湿地公园、信江植物园、城乡路网、水网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完善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林地红线保护管理,强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稳定林地面积。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力争实现林下经济年产值20亿元。

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50元

增强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功能标准化建设,完成1.06万平方米薄弱学校改造。支持农村公办和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建设,建成乡镇、村幼儿园30所。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50元,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建成204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成204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差水平,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完成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2.71万人。落实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改造15个农村敬老院。

改造升级农村公路360公里

推进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改造升级农村公路360公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畅通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渠道,推进贵溪、余江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实施,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