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刘伯承会上作检讨 一千多位将军起立致敬

28.11.2013  18:35

  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05年第07期,作者:金凤,原题:刘伯承检讨前后的掌声

  1949年9月,北平召开各界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抽调了大批记者、编辑,访问了几十位政协代表,在版面上作了大量报道。我有幸访问了第二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刘伯承同志。我怀着紧张、惶恐的心情在中南海访问这位闻名中外的军事战略家,没有想到刘伯承同志慈祥宽厚地对待我这个刚出茅庐的青年记者,和我纵谈二野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竟谈了整整八个小时,真令我喜出望外。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忠实地记录了刘伯承同志的谈话,写了《四战之地、四战之军》的通讯。发表后不少部队干部以为作者定是一名资深军事记者。其实,当时的我刚刚21岁,是《人民日报》最年轻的记者。刘伯承同志认真审阅了这篇通讯,修改了若干地方,使文章更精炼。原稿最后他用毛笔写了“刘伯承阅”几个苍劲有力的字。我将原稿抄了一遍,将抄稿送排字房发排,原稿小心地保留起来。不幸,“文革”浩劫中我被抄家时抄没了。

  “文革”后,我写了回忆1949年访问刘伯承同志的文章《难忘的一课》,收入《刘伯承纪念文集》。

  1986年10月,长年受疾病困扰的刘帅不幸逝世。“刘伯承同志治丧委员会”负责人约我写一篇反映刘帅解放后工作和贡献的文章。我立刻拜访了萧克将军等几十位刘帅的老部下、老将军,得到许多宝贵材料。我用心写了长篇通讯《巍巍功德照人间——记刘伯承同志建国后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德》,发表于1986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见报前,文章照例送有关领导同志审查。送审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刘帅创建南京军事学院,呕心沥血地为培养我军高级将领和开展军事科学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例如杨得志、杨勇、张震、秦基伟等高级将领都曾在军事学院深造,他们的考卷刘帅都亲自看过,有的还做了批语。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中南海的掌声”,反映的是1958年5月召开的军事扩大会议,一些人精心策划了反对军队工作中所谓“教条主义”、“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展开所谓“两条军事路线斗争”,对病中的刘帅所进行的极不公正的批判。第三部分反映了1959年9月刘帅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刘帅有声有色地为军队现代化和国防建设写下宏丽的篇章。其中包括1962年刘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中印自卫反击战,刘帅从战役、战术到后勤保障,深思熟虑地提出一系列宝贵意见,指导他的老部下秦基伟将军统帅部队十几天便打到距印度首都几百公里的地方,还俘虏了印军的一名少将。

  送审稿送上去后,不料,第二部分“中南海的掌声”被全部删去。我和治丧委员会同志看到后都很气闷。大家认为刘帅功勋卓著,而又一贯谦逊。他主持军事学院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成就也很显著。然而,1958年他以抱病之身竟横遭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叶帅、徐帅等都为那次所谓“军事工作两条路线斗争”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刘帅那段经历为什么不能公之于众?以便昭示后人,作为历史的经验教训。但服从命令是中国记者的天职,尽管想不通,还得把这一段删去。

  文章见报后,刘帅夫人曾托人向笔者表示感谢。我内心感到十分惭愧,认为最重要的一段被删去了。但我小心地保留了没有被删的文章小样,相信总有一天它会重见天日。

  时间又过去将近20年。我们已踏进21世纪。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将这被删去的一段史实公之于众。现将文章摘录如下:

  中南海的掌声

  1958年春天,中国大地上开始了狂热的“大跃进”浪潮。5月25日,中共八届五中全会补选解放后养病多年,此时忽显露峥嵘的林彪为党中央副主席。紧接着,北京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对军队工作中所谓“教条主义”、“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展开所谓“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