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心系民生 江西水利助力乡村振兴
瑞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赣抚平原灌区渠首焦石水利枢纽(池晓红 摄)
广丰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章晚华 摄)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命脉。江西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为近年来受益范围最广,老百姓满意度最高、获得感最强的民生水利工程。我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从2005年开始实施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易到相对完善的发展历程。201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2013年编制《江西省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2015年印发《江西农村饮水安全“十三五”巩固提升规划》。我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打破城乡二元割裂的供水局面,将政府工程性补贴资本化,由产业资本通过长短期利益均衡,贫富区利益均衡,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产品资源配置,消除城乡公共服务差别,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打破农村民生工程单纯由政府和居民投资、建设、管理的模式,政府、企业、居民三力合一。责任主体在政府、建管主体在企业、筹资渠道在市场。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实现了“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维护、服务”的一体化、产业化、可持续化发展模式。打破企业以追逐利益为先,坚持以民生利益为先,以战略利益为重。以城市的盈,补农村的亏,以工程收入补供水亏损,既满足农村公共产品普遍服务的要求,又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乐平市政府与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资组建乐平润泉供水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五年时间里,企业与政府累计投入9.6亿元改造城乡供水系统,供水能力由原来的3万吨增加至16.5万吨。全市90多万城市和农村人口的供水实现了“一统筹、五统一”,即: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水价、统一水质、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城乡居民饮水不仅做到了“面的覆盖”,而且实现“质的提升”。该模式被誉为“乐平模式”,成为“全省率先、全国前列”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典范,得到了水利部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现如今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我省一半以上区域,解决了1996.02万农村居民和253.06万农村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16年开始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18年底,预计受益人口数875.77万人。
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农业大省,江西坚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56万多座(处),其中农村供水工程308万处,机电排灌设施10.52万台套、装机容量126万余千瓦,建成农村水电站3955座,总装机容量340万千瓦,约占农村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80.44%。通过对101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建和改造机电排灌站,大力实施节水增产示范项目、节水增产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造了“卡脖子”和“病险”的骨干工程,渠系“跑、冒、渗、漏”水大大减少,提高了灌溉效率和排洪能力,有效缓解了沿线群众的水事纠纷,灌区的灌排标准得到显著提高,实现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8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95万亩,灌区灌溉保证率由1978年的不到60%提高到80%。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从1978年的不到0.35提高到0.503。截至2018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8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417万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历年抗旱中,“小农水”工程派上了“大用场”,凸显巨大的减灾效益,为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发挥了突出作用,真正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部门树形象,事业得发展。
水利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制定了江西水利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的行动方案、江西水利扶贫行动三年(2018~2020年)实施方案,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近三年来,累计安排24个贫困县省级以上水利投资44亿元,建成一大批水利工程,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江西水利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照振兴乡村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方针要求,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推动水利跨越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