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稳中有进——2015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5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要载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发展特征
新企业稳步增加。截止12月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企业数达到1931户,新增企业198户,较上年增长11.4%。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及小微型企业。其中,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增加98户,增长15.2%;电子信息领域增加63户,增长25.2%;小微型企业增加132户,增长10.7%。
生产态势稳中有进。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869.69亿元,同比增长1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5.7%,占比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幅,增幅逐季稳步小幅上升,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1和0.2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业支撑走强。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电子信息领域、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依然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实现增加值分别达到811.13亿元、357.29亿元和324.0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3.4%、19.1%和17.3%。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增势强劲,支撑作用显著,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光伏等原有优势产业发展减缓的影响,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平稳增长的生力军。电子信息领域增加值同比增长2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0个百分点。
新兴领域投资增多。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4.01亿元,同比增长10.5%。新开工项目1398个,增加158个。新开工项目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电子信息领域,分别增加69个和4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最快的领域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领域,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93.16亿元和222.61亿元,占比分别为18.5%和10.5%。。
平台建设喜获突破。2015年,我省抚州、赣州、吉安高新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至此,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数达到7家,数量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南昌、新余、鹰潭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五百亿元;其中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破千亿元,达1530.75亿元。此外,2015年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3家,比上年新增1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总数达到27个、位列全国第一。
二、存在问题
增速放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已连续数年下滑,虽然下滑幅度逐年缩窄,但增幅放缓态势不容忽视。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同比放缓1.5个百分点。规模居前的四个领域中,三个领域增加值增幅同比下滑。其中: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下滑3.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领域下滑2.7个百分点,新材料领域下滑1.0个百分点。116个行业小类中,68个增加值增幅同比下滑,占58.6%。
效益不佳。一是企业经营成本高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成本6634.24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0.2个百分点;48.3%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二是企业盈利状况不佳。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6%和7.2%,增幅分别同比回落6.3和7.7个百分点。30.7%的企业利润同比下滑,46.4%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7.2%的企业亏损,亏损面较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
出口下滑。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年度出口交货值首次较上年出现下降。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786.06亿元(约合120亿美元),同比下降4.3%。六个领域中,四个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光机电一体化领域降幅最大,达9.8%。出口态势不佳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我省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和《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实施意见》都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政策、资源、资金等要素都将更多地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由量到质”的新发展、新跨越,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要抓住重点。要继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科技资源、科技资金、科技项目向园区聚集。依托这一有效平台,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入园”,强化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要主攻难点。要紧扣当前发展升级的迫切需求,着力破解制约高新技术产发展的结构不均、产能过剩、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引领全省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发挥科技创新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引擎”作用,围绕我省钨、锂、稀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有基础、优势的领域,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抢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等前景广阔的产业的发展先机,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要做强支点。全面落实各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形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技术支撑,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综合实力。为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和生产需求提供保障,给企业输血,尤其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撰稿:曹淳隽
审核:刘晓红